湖北省云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6/1 19:10:47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7 总计: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6920字。

  湖北省云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为了进一步阐明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我在这里提出两个新的概念:宣示义和启示义。宣示又是诗歌借助语言明确传达给读者的意义:启示义是诗歌以它的语言和意象启示给读者的意义。宣示义,一是一,二是二,没有半点含糊:启示义,诗人自己未必十分明确,读者的理解未必完全相同,允许有一定范围的差异。宣示义,是一切日常的口语和书面语言共有的:启示义,在文学作品中特别是诗歌作品中更丰富。所谓诗的多义性,就是说诗歌除了宣示义之外,还具有种种启示义。一首诗艺术上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启示义的有无。一个读者欣赏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对启示义的体会能力。
  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启示义,我大致分为以下五类:双关义、情韵义、象征义、深层义、言外义。在一般场合下,使用语言的时候,一个词只传达一种意义,而排斥它的其他意义,以避免发生歧义。而双关却是让两个意义并存,读者无法排斥掉其中任何一个。双关义可以借助多义词和同音词造成。情韵义是附着在宣示义之上的各种诗的感情和韵味,词语的情韵是由于这些词语在历代诗中多次运用而附着上去的。象征义专指那些用象征的手法派生出来的意义。象征义和宣示义之间的关系是指代与被指代的关系,象征义才是主旨之所在。深层义多半含蓄在全句或全篇之中,隐藏在字句的表面意义之下,有时可以一层一层地剖析出来。上述四种意义,或是诗歌语言所负荷的,或是诗歌语言所蕴含的,或是诗歌语言所指代的,可以总称之为言内义。然而古典诗歌的多重意义不仅表现在言内,还可以寄托在言外。言内义在字里,言外义在行间,诗人虽然没有诉诸言辞,但在行间有一种暗示,引导读者往某一个方向去想,以达到诗人意向的所在。它总是让人读后还要思索一下,寻一寻余味。在寻思中有所领悟,有所发现,遂得到艺术欣赏的满足。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材料二:
  “多义”和“潜能”这两个词,也是从西方借来的。我现在先把“多义”的起源简单介绍一下,然后再用中国诗词的例证来讨论这个观念。在西方近代文学批评中,“多义”这个概念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最早是一位英国学者William Empson写了一本书,叫作《Seven Types of Ambiguity》,可以译为《多义七式》或《七种暧昧的类型》。“Ambiguity”这个词本不是一个褒义词,它的意思是“暧昧”、“模棱”,或者“不清楚”。这本书说,在英国文学尤其是诗歌中,有时候一句话里所包含的意思是暧昧、模糊、不清楚的,你不能确定它说的是什么。就是说,一句话表现得模棱两可,它所传达的不同含义不能够同时并存,因而就给读者造成了困惑。但是它也有好的一面,这一面我举俞平伯先生讲过的一个例子。俞平伯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曾提到南唐李后主的一首词,这首词很有名,牌调是《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
  (摘编自叶嘉莹《谈中国诗的多义性与潜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示义是诗歌通过语言明确传达的意义,具有确定性;启示义则是诗歌通过语言和意象引发的联想,允许读者理解存在差异。
  B.启示义包括双关义、情韵义、象征义、深层义、言外义,前四种可归为“言内义”,言外义则需要读者从行间暗示中领悟。
  C.日常语言通常只具备宣示义,而诗歌的艺术价值主要取决于启示义的有无,读者的欣赏水平也与体会启示义的能力相关。
  D.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与西方“多义”概念虽起源不同,但都体现了语言在文学中的丰富表现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多义性是缺点还是优点,取决于是否使用标点变化或意象联想等艺术手法。
  B.双关义通过多义词或同音词实现,使两个意义并存,易造成读者理解的困惑。
  C.西方文学批评用“多义”取代“暧昧”,表明对语言模糊性的评价从否定转向肯定。
  D.俞平伯对“天上人间”的四种解读,证明了古典诗歌的多义性可使不同含义并存,引发丰富联想。
  3.结合材料一第五段内容,下列选项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双关义: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以阴晴的“晴”双关爱情的“情”。
  B.情韵义: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闻君亦多感,何处倚栏杆?”倚栏或凭栏是一种寄寓感情的方式,而这两个词也随之染上了浓郁的感情和韵味。许多诗句中的“凭栏”都是和某种激动的感情联系在一起的。
  C.象征义:司马光《续诗话》:“‘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
  D.深层义:《古今词论》引毛先舒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讨论了诗歌的多义性,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
  5.请结合材料一中“启示义”的内容,分析材料二李后主词结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启示义。(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家(节选)
  巴金
  有一天,高觉新的幻梦终于被打破了,很残酷地打破了。事实是这样:他在师友的赞誉中得到毕业文凭归来后的那天晚上,父亲把他叫到房里去对他说:
  “你现在中学毕业了。我已经给你看定了一门亲事。你爷爷希望有一个重孙,我也希望早日抱孙。你现在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我想早日给你接亲,也算了结我一桩心事。……我在外面做官好几年,积蓄虽不多,可是个人衣食是不用愁的。我现在身体不大好,想在家休养,要    你来帮我料理家事,所以你更少不掉一个内助。李家的亲事我已经准备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