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11
- 资源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教案-2024--2025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1.《竹里馆》课件-2024--2025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pptx
2.《春夜洛城闻笛》课件-2024--2025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pptx
3.《逢入京使》课件-2024--2025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pptx
4.《晚春》课件-2024--2025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pptx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2024--2025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
课外古诗词诵读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语言运用:流畅而富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背诵。
思维能力:了解诗歌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歌内容;结合内容调动想象,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人表现的思想感情。
审美创造: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对王维诗画融合、相得益彰特征的精辟评价,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竹里馆》,感受那不同凡响的意境。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学习《竹里馆》
(一)走近作者
明确:
【王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王维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
【代表作】诗作《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篁huáng
2.听示范朗读
3.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重点词语
幽篁:幽深的竹林。
深林:这里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诗的大意: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三)细节探究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明确: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明确: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