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5/29 15:45:2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170字。

  河北省邢台市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史上鼎盛的标志,最典型地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
  首先,中华文明是一种从一开始就是以人本精神为基石的人类文明,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人类创造力量的民族。众所周知,火是人类最早掌握的自然力。古希腊人认为火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庭盗来馈赠给人类的,而中华先民却认为火是自己当中的一员——燧人氏发明的。这典型地反映出中华文化与古代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人把希望寄托于天上的神灵,中华先民却对自身的力量充满了信心。追求人格的完善,追求人伦的幸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便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
  唐代诗人始终将目光对准人间,唐诗不像古希腊诗歌那样将颂扬神灵当作最重要的主题。从江南春雨到塞北秋风,唐代诗人描写的风光都是自然存在的人间山水,而不是虚构的天堂乐土;从民间疾苦到文士不遇,唐代诗人描写的生活背后都是真实的社会现象,而不是幻想的神话故事。王维、孟浩然等人在风光秀美的山水田园中潇洒徜徉,高适、岑参等人在风沙弥漫的塞外大漠中驰骋豪纵,李白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低吟“侧身长顾求其群,翅垂口噤心甚劳”……他们的诗作都是对人生百态的生动描绘,都是对内心真实情感的淋漓抒发。
  其次,中华先民以独特的方式来感受人生、领悟人生真谛。且以春秋战国时代最重要的两位思想家孔子、庄子为例。孔子为了实现政治理想,栖栖惶惶,席不暇暖,这种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使他对生命感到充实、自信,在对真与善的追求中升华进入诗的境界。庄子以浪漫的态度对待人生,他希冀超越现实环境的绝对自由,但在追求人生的精神境界而鄙薄物质享受这一点上则与儒家殊途同归。儒、道两家相反相成,他们对人生的诗意把握足以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中华民族创造出独特的诗歌纲领:“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在唐代诗人的眼中,生活中的任何场景、任何情感,都是洋溢着诗意的真实存在。毫不夸张地说,现代中国人在需要抒发情感的任何场景中,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唐诗名篇来吟诵。当你发现良辰美景转瞬即逝,想要及时游赏时,可读韩愈的《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当你偶然来到山清水秀之地游览休憩时,可读王维的《青溪》与韩愈的《山石》;当你移居择得佳邻、满心欣喜时,可读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当你在暮色渐浓的黄昏心有所感时,可读韩愈的《秋怀诗》;当你思念远方的友人时,可读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与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
  如此生动地反映人们内心喜怒哀乐的长篇短什,如此深切体现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一代诗歌,称唐诗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不亦宜乎!
  可以说,当人们想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时,唐诗提供了一个非常合适的窗口。而世界上其他民族通过阅读唐诗来理解中华民族,也可获得格外真切鲜明的印象,且可领会其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如果把唐诗比作一位绝代美女,她向人们展示的不仅是明眸皓齿及翠羽明珰,还有眉尖颦笑及心底波澜。所以,在唐诗萌发之时,东亚邻国的人士就开始认真阅读唐诗,并学习写唐诗。日本的遣唐使晁衡,与李白、王维皆结下深厚的友谊;新罗来唐留学的崔致远,在唐时所写的诗歌甚至被后人编进《全唐诗》。此外,白居易对日本古典诗歌、杜甫对朝鲜半岛古典诗歌,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如果要向世界推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唐诗绝对是一张最合适、最精美的文化名片。
  (摘编自《唐诗:璀璨华章成就“诗的国度”》)
  材料二:
  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人类创造力量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以人本精神为基石的人类文明。
  B.古希腊诗歌把颂扬神灵作为最重要的主题,而唐代诗人却始终把目光对准人间,抒发真情实感,描绘人生百态。
  C.中华民族能创造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诗歌纲领,是由于儒、道两家对人生的诗意把握。
  D.唐诗在萌芽之时就对东亚邻国有着广泛的影响。遣使学习和编选唐时所写诗歌是东亚邻国人士学习唐诗的主要途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将中华先民和古希腊人对于火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是为了论证中华文化和古代西方文化的差异。
  B.材料一中,孔子以积极有为的态度对待人生,庄子以浪漫的态度对待人生,他们都追求人生的精神境界。
  C.材料一中,唐诗是推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精美的文化名片,盛唐气象更是这张名片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D.材料二论述了盛唐诗歌有开阔、雄浑、昂扬等特点,也论述了盛唐诗人有忧愁的事实,体现了论证的严谨。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例子加入材料一第五段的一项是(    )
  A.当你因时光流逝而心生惆怅、烦恼时,可读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B.当你在异乡适逢佳节而格外思念家乡的亲友时,可读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当你被扬州的美景折服时,可读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和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D.当你送别友人依依不舍时,可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与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下列选项,关于两则材料的论证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如“称唐诗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将唐诗比喻成明珠,生动地突出了唐诗的灿烂、珍贵。
  B.材料一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如列举孔子、庄子对待人生的态度,阐释了中华先民在对真与善的追求中升华进入诗的境界的观点。
  C.材料一运用了因果论证的方法,如唐诗蕴含了中华民族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这是东亚邻国人士在唐诗萌发之时就开始阅读它的原因之一。
  D.材料二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大量引用古诗名句,既阐释了盛唐时代的气息以及盛唐诗歌的风貌,又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可读性。
  5.在班级举办的“李白、杜甫与盛唐气象”的讨论会上,A组引用余光中“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名言,提出了李白是盛唐气象典型代表的观点。作为A组的一员,请你以《蜀道难》为例,结合材料中的内容,列出你的发言要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伟大的人们
  鲁先圣
  ①荷马一生困窘,他就是在乞讨流浪的生活中,从那些与他相同命运的人们中间,收集整理创作出了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辉煌无比的伟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②荷马死在了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的路上。
  ③无独有偶,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一位贫寒的盲人,他是为中国的音乐史留下了丰富遗产的二胡和琵琶演奏艺术家瞎子阿炳。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寒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