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高考北京专家押题卷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5/29 15:02:1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780字。

  新高考北京专家押题卷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风俗画通常表现具有普遍性的人民生活和社会习俗,在唐代的《历代名画记》《贞观公私画史》和宋代的《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等著作中,都有言及风俗画的主题和内容。同时,风俗画亦承载着“写太平之象”的宣传功能与“成教化,助人伦”的德育功能。对于节庆、集市等场景的描绘,歌颂着社会的和谐与繁荣;对于应时劳作、阖家欢乐等场景的表现,则是对积极生活的再现与倡导。画家在构建这些场景时,赋予现实生活以浪漫的想象,进而使其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气息——风俗画的画面往往是现实的,又是诗意的;风俗画表现的是世俗生活的一瞬,又以跨越时空的艺术力量接续永恒,正如北宋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于后世被不断重绘和演绎,建构起中国人对于繁华市井的普遍认知,不禁让人想起明代文人李东阳的诗句:“城中万屋翚薨起,百货千商集成蚁。花棚柳市围春风,雾阁云窗粲朝绮。”
  传统风俗画中有一系列表现节庆或集市场景的佳作,如宋代李嵩的《岁朝图》和苏汉臣的《五瑞图》皆以庆祝新春为主题,李嵩的《观灯图》和明代佚名画家的《上元灯彩图》皆聚焦元宵佳节。此类画作通常呈现出较为繁密的景象,建筑鳞次栉比,人物摩肩接踵。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有一件明代仇英《岁朝图》,画中童子们簇拥在院落内外嬉闹,燃鞭炮、吹喇叭、耍花枪、荡秋千、贴门神,生动演绎了乾隆“任教稚子闹庭阶”的诗中意境。另一件馆藏《西湖繁会》扇面为佚名画家所作,画面中,亭台楼阁星罗棋布,香客、游人穿梭其间,再现了明代文人张岱笔下“有屋则摊,无屋则厂,厂外又棚,棚外又摊,节节寸寸”的香市盛况。这些风俗画不仅细节众多,还十分注重整体氛围的营造,并包含大量有着吉祥寓意的元素,如李蒿《观灯图》中的象车寓意“太平有象”,仇英《岁朝图》中的鱼灯象征“年年有余”。此外,不同时代的画家在对同一题材进行表现时,还会融入当时特有的文化元素,这也成为历代画作版本比较研究的重要线索。
  风俗画中的另一大类是对农业劳动场景的描绘,主要包含耕织、渔猎以及农闲宴饮等内容,如宋代楼璹的《耕织图》、明代周臣的《渔乐图》、清代冷放的《农家故事图》皆属此类。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岁物丰成关乎着国家兴旺和家庭富庶。《诗经》中《豳风•七月》一篇,描写了西周初年豳地百姓劳动生产的不同阶段和各种况味。“豳风”的意象也被画家纳入风俗画中,如宋代马和之、清代王概都绘有《豳风图》,画家既将诗文内容进行可视化呈现,又将诗中所寄托的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融入图像。那些因循天时、纳稼生产的农人身影,是勤劳智慧的先民们的缩影,也是国家兴旺的基石。
  无论是节庆风俗画还是农事风俗画,其表现主体往往是开阔场景及人物群像,并多寄托着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另一类场景及内容更为聚焦的风俗画开始流行,其礼教功能相对减弱,与世俗生活更为贴近,如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清代詹巩的《尧民击壤图》和胡葭的《市井人物图》等,在这些作品中,人物成为被表现的主体,占据了画面的中心,或是“闻说丰年景致,老农击壤鸣鸣”,或是“修琴卖药般般会,捉鬼拿妖件件能”。这类画作中常有一些场景安排和人物动作略显夸张,富有戏剧色彩,而这些“小花絮”正是现实社会景观的诗意化演绎,为平凡的世俗生活增添了别样生趣。
  ( 摘编自刘希言《从来风俗亦有诗》《光明日报》)
  材料二:
  外公家堂屋侧墙上挂的四幅画,每幅都配了一首诗,年深日久,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首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还有一首是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推测,另外两幅画及配诗应该也是跟送别主题相关的,比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现节庆或集市场景的风俗画,构图上常常呈现出较为繁密的景象,比如建筑鳞次栉比,人物摩肩接踵等等。
  B.风俗画很讲究艺术技巧的运用,不仅细节众多,还十分注重整体氛围的营造,并包含大量吉祥寓意的元素。
  C.传统的风俗画从题材上看,只有三种类型:描绘节庆或集市场景、描绘农业劳动场景和明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一种。
  D.明代中期以后,风俗画的礼教功能逐步消失,出现了场景及内容更聚焦、与世俗生活更贴近的作品,如《市井人物图》。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俗画通过描绘节庆、集市和农业劳动场景,展现了画家对现实生活的浪漫想象和积极的人文关怀。
  B.风俗画的艺术价值在于其跨越时空的表现力,如《清明上河图》建构了中国人对市井繁华的永恒认知。
  C.材料二中,作者通过《虎溪三笑图》的例子说明了文化记忆的传承需要特定契机才能被唤醒。
  D.风俗画与农民家中的诗画装饰均属于“日用而不知”的文化载体,但后者更强调个体无意识接受。
  3.下列不属于风俗画的一项是(3分)
  A.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B.南宋画家李嵩的《货郎图》。
  C.明代画家仇英的《南都繁会景物图》。   D.清代画家徐扬的《姑苏繁华图》。
  4.为了能使读者深入了解风俗画,材料一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找出其中的两种,并作简要分析。(4分)
  5.传统中国画里蕴含着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息,请结合材料一中的传统风俗画,谈谈这些画是如何表现人间烟火气的。(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江南的田野
  章铜胜
  ①我是一个有着乡村情结的人,我喜欢并享受这样的感觉。
  生在江南,田野是我乡村情结中最深厚、最浓重的部分。相比于乡村,田野对我而言,更自我,更丰富,也能给我更多的惊喜。田野的广阔,为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而因为生在江南的缘故,我又偏爱自己所熟悉的那一片田野,它广袤无垠,又温情如斯。
  江南的田野多稻田,起伏绵延。夏天,田野里是一片一片堆叠涌起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