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仿真模拟卷03
- 资源简介:
约9220字。
liguilin19702025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仿真模拟卷03
一、阅读与鉴赏(共14小题,45分,客观题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人们总是期待一种来自他人的启明之光,却不太愿意运用自己的理性作出判断。我们把自己的理性交付给了别人,我们不敢相信自己能够对分歧有评价和判断的能力。
在危机与无常面前,人的脆弱性总是特别容易显现,而这个时候,依赖外力成了一种近乎本能的选择。人们期待媒体提供确定的信息和价值判断,人们指望政府保障给予万无一失的救援,人们希望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结成一个“命运的共同体”。甚至人们假定“命运共同体”同时就是他们的“价值共同体”,这里万世太平,没有歧见与纷争,没有怯懦与犹疑,只有“高尚的”人们手拉手,灾难中的人类都是善良的天使。
然而现实并不如此,纷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记者们的职业表现受到争议,红十字会面临着空前的信任危机,官员们的报告和手表也时时被检视着……一本书名为“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何以暴力在降低”的著作倒在乐观地告诉你,由于暴力前所未有地降低,人类迎来了“道德进步”的历史时期。
在危机与无常面前,同样有一种声音认为,灾难唤起了人性的道德觉醒,敬畏生命的价值在生离死别的苦难中得到重申和救赎。但这些无不把“道德进步”建立在一个泛集体的维度上,它总是离不开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唯独缺省了个体层面的观照。
在此意义上,也许把“道德进步”的坐标放置在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时间轴上是更有价值的。今天,我们追问地震亲历者范美忠相较于五年前有何新的道德认知,我们检讨自己当年称呼他为“范跑跑”是否带着一种娱乐至死的狂欢。尽管我们可以自辩:因为别人都如此称呼,我不如此称呼,别人就不知我所指的是什么事件了。
无论如何,处理道德歧见需要我们了解基本的道德情境和运用理性判断的能力。当人们不允许一个依然自诩有着道德优越感的人说话时,不去与他辨析政治道德与日常道德的关系时,我们在面对分歧时已经选择了逃避,就像人们把无数个“滚”字送给了红十字会那样,选择了懒惰。而懒惰,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不道德”。
(选自《凤凰评论》)
1. 对下列各事件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我们应该把“道德进步”的坐标放置在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时间轴上。
B. 官员们的报告和手表时时被人们检视着,但不属于人们的“纷争”。
C. 红十字会提出捐款的倡议后,网友们满屏喊“滚”是正确的。
D. 记者们的职业表现受到争议,说明人们不再相信记者。
2. 下列不属于“在危机与无常面前,人的脆弱性总是特别容易显现”的表现的一项是( )
A. 人们期待媒体提供确定的信息和价值判断。
B. 人们指望政府保障给予万无一失的救援。
C. 人们希望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结成一个“命运的共同体”。
D. 人们希望万世太平,没有歧见与纷争,没有怯懦与犹疑,只有善良与幸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甲
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