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议论文形象化阐释段写作指导和示例
- 资源简介:
约10200字。
议论文形象化阐释段写作指导和示例
议论文中的形象化阐释段凭借独特的表达魅力,在论证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写作也有章可循。
在议论文框架中第二段运用比喻进行形象化阐释,能够将抽象的论点、概念转化为生动具体的画面,增强论证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在创作形象化阐释段的比喻句时,选取合适的喻体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能否生动、准确地表达观点。可以从紧扣论点、注重文化内涵等方面入手,具体方法如下:
一、形象化阐释段写作指导
1.紧扣论点特征
把握论点核心要素:深入剖析论点的关键内涵和本质特征。若论点强调 “坚持的力量”,其核心要素可能是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克服困难的韧性。
寻找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根据论点的核心要素,在生活、自然、社会等领域中搜寻与之相似的事物。对于 “坚持的力量”,可以想到 “水滴石穿” 中的水滴,它以微小却持续的力量穿透坚硬的石头,与坚持的特质相呼应;还可以是 “铁杵磨针” 中的铁杵,经过长时间的磨砺最终变成针,体现了坚持带来的质变。
选择通俗易懂的事物:尽量选取大众普遍熟悉和易于理解的事物作为喻体。比如,用 “像蜜蜂一样勤劳” 来形容一个人工作努力,蜜蜂采蜜的形象广为人知,能让读者迅速理解比喻的含义;而避免使用过于生僻、专业性强或只有特定人群了解的事物,以免造成理解障碍。
2.注重文化内涵
挖掘文化象征意义:许多事物在文化中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可以利用这些象征意义来增强比喻的深度和文化底蕴。例如,“松竹梅” 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高洁、不屈等品质,在论证相关论点时,可将具有这些品质的人或事物比喻为 “松竹梅”,使比喻更具文化内涵和说服力。
借鉴经典文学或历史典故:从经典文学作品、历史故事中选取喻体,能够借助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来提升文章的品质。比如,用 “精卫填海” 来比喻人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不畏艰难的精神,精卫鸟坚持不懈地衔石填海的故事家喻户晓,能很好地传达出论点的精髓。
二、形象化阐释段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