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2025年九年级四月调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4910字。
2025年九年级四月调考
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小宇和小雯设计了一个以“名胜风物”为主题的综合性语文活动,请你来参加。
1. 下图是小宇在泰山拍下的“风月无边”石刻。这实际上是个拆字游戏,由“风月”二字拆去边框所得,暗喻此处风景美好,景色宜人。此二字笔势流动,结体端庄,其字体是________。
【答案】行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书法作品欣赏。
石刻字体既有楷书的字形端正,笔画清晰,又有行书的秀美流畅,是行楷。
2. “风”字的意思很多,小雯挑选了三个,请你在两处分别补充一个含“风”字的词语。
“风”的义项 含“风”字词语
因气压差异导致的气流水平运动 春风
人的姿态或做事态度 (1)
社会流行的习俗 (2)
【答案】示例:(1)作风(风度、风采、风骨、风貌) (2)风气(风俗、风习、风尚、风行、风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组词。
(1)根据“风”是“人的姿态或做事态度”之义,可组词为:作风、风度、风采、风骨、风貌等。
作风,zuò fēng,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态度或行为风格;文艺家或作品的风格。
风度,fēng dù,(名)具有个人特色的言谈、举止、仪容、姿态。
风采,fēng cǎi,(名)风度,神采(指一个人美好的仪表举止)。
风骨,fēng gǔ,(名)①指诗文书画中雄健有力的风格。②指人刚强不屈的品格。
风貌,fēng mào,(名)①风格和面貌 ②风度和相貌。
(2)根据“风”是“社会流行的习俗”之义,可组词为:风气、风俗、风习、风尚、风行、风土等。
风气,fēng qì,(名)社会上或某个集团中普遍流行的爱好或习惯
风俗,fēng sú,(名)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俗。
风习,fēng xí,风俗习惯。
风尚,fēng shàng,(名)指社会上普遍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风行,fēng xíng,(动)普遍流行。
风土,fēng tǔ,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土地、山川、气候、物产等)和风俗、习惯的总称。
3. 小宇和小雯为本次活动作了一副对联。小宇写的是“晓雾含溪一棹轻”,小雯写的是“晨霞染岭千林醉”。请你参照横批,帮忙确定上下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晨霞染岭千林醉 ②. 晓雾含溪一棹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联。确定上下联规则:在对联中,通常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三声、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声、二声)。
“晨霞染岭千林醉”中“醉”是四声,为仄声,所以这句是上联;“晓雾含溪一棹轻”中“轻”是一声,为平声,所以这句是下联。
4. 在“分门别类辑古诗”的活动中,小宇收集了两组分别含有“名、胜、风、物”四个字的名句,请你将相应的句子填写到横线上。
①山不在高,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②________________,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③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⑥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⑦________________,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
⑧________________,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答案】 ①. 有仙则名 ②. 竹杖芒鞋轻胜马 ③. 风正一帆悬 ④.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⑤. 赢得生前身后名 ⑥. 浑欲不胜簪 ⑦. 风声一何盛 ⑧. 不以物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悬、落、赢、簪”等字容易写错。
5. 小雯在《诗经》的阅读中发现诗意之美的风物,如桃花和蒹葭。她请你任选一项写一段写景文字,展示风物之美。(50字左右)
A.桃之天天,灼灼其华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答案】示例1:春日的风揭开桃园的幕布,满树桃花盛放,红得夺目,如燃烧的云霞,映亮了整个天地,灼灼其华间尽是春的浪漫。
示例2:深秋时节,白露已凝结成霜,深青的芦苇在秋风中摇曳,远处是白茫茫的一片,眼前的景色和我的心境一样凄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经典文学作品意象的理解与文字表达能力。考点聚焦于两方面:一是对《诗经》中特定风物意象的精准把握,像“桃花”“蒹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诗意特质;二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写景创作,要求考生基于所选意象,展开合理想象,用文字勾勒出具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