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12000字。
高考现代阅读
“筛选与整合”专题训练之二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张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太阳能具有无污染、永不枯竭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为此,太阳能建筑应运而生,开创了绿色能源利用新形式。而太阳能的劣势在于其非连续性,且稳定性差。每天有昼夜变化,天气会时阴时雨,太阳能并不能保证在人们需要能量的时间和地点出现,而当今的能量存储技术还无法大范围地大量存储电能。
人们发现,由两个氢原子结合而成的氢分子,是一种优越的能量载体。氢燃烧时,会释放出热量,并生成水,不产生矿物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气保温气体,也不产生其他污染物质。氢能可由燃料电池转化为电能,这种转化能量利用率高,噪声小,稳定性好。但如果采用传统方法制氢,制取单位氢所花费的电能要远远超过该单位氢转化为的电能,这显然没有实际意义。而利用太阳能这种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来制氢,使氢成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载体”,这样就解决了太阳能稳定性差的问题,从而实现可再生能源稳定地按居住者要求随时提供电能的愿望。可见,太阳能和氢能是一对真正的“黄金搭档”。
美国纽约技术学院研制成了一种新颖的太阳能—氢能住宅。其屋顶和向阳侧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电池板产生的电能被输入一个“专用电解器”,该“电解器”从水中分离出氢,然后氢被输入专用的贮存器。根据居住者的需要,氢通过燃料电池和其他装置转化为电能和热能。设计者对房屋的结构、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及其他装置的布局都进行了精心的考虑和巧妙的安排,尽可能缩短能量传输的路程,减少能量损耗,提高能量利用率。
这种太阳能—氢能建筑,能量可以自给自足,也不会产生大气保温气体等污染物质,还具有安全、无噪声等优点,是太阳能建筑的发展。如果在这种建筑中再增加收集和储存雨水装置、地热调节装置、热能回收装置、废水循环和再生装置,以及采用可再生的建筑材料,那么,其生态效益就更好了,使用价值就更高了。
上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把建筑学和生态学结合起来,首先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概念。“生态建筑”应该是从设计、建设、使用到废弃的整个过程都做到无害化,具有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特点,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研究热点,将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而这种太阳能—氢能住宅向着“生态建筑”又迈进了一大步,可能将成为建筑设计的新追求。
1.最能说明“太阳能和氢能是一对真正的‘黄金搭档’”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
A.太阳能无污染且永不枯竭,而由两个氢原子结合而成的氢分子,是一种优越的能量载体。
B.氢燃烧时,会放出热量生成水,和太阳能一样,都不产生大气保温气体和其他污染物质。
C.氢能可由燃料电池转化为电能,这种转化能量稳定性好,弥补了太阳能稳定性差的劣势。
D.利用太阳能制取氢,使氢成为“可再生能源载体”,就可以按居住者要求稳定地随时提供电能。
2.下列不属于太阳能—氢能住宅优点的一项是( )
A.改进了太阳能建筑的不足之处,开创了绿色能源综合利用的新形式。
B.房屋结构好,布局合理,能量传输路程短,能量损耗小,利用率高。
C.不受昼夜变化、天气时阴时雨的影响,能量自给自足,有连续性。
D.能量安全无噪声,不产生污染物质,生态效益胜过太阳能建筑。
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太阳能建筑的发展受到了两方面的制约:一是太阳能本身的劣势,二是当今能量存储技术的缺陷。
B.太阳能—氢能住宅中“专用电解器”的功能是接收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并将氢输入专用贮存器。
C.太阳能—氢能住宅还没有专门装置来收集雨水、调节地热,建筑材料还是不可再生的,因而使用价值不高。
D.按照“生态建筑”的概念,太阳能—氢能住宅代表了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正成为建筑设计的新追求。
二、阅读下文完成4—7题:
人本意识与对人的尊重
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而这也正是儒家所津津乐道和汲汲追求的东西。儒家虽然不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那样,突出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发展,但这只是相对而言。
第一,儒家并没有完全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作用与价值,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孔子说“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