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480字。
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是出发点。被斯密和李嘉图当作出发点的单个的孤立的猎人和渔夫,应归入18世纪鲁宾逊故事的毫无想象力的虚构;同样,卢梭的通过契约来建立天生独立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的社会契约论,也不是奠定在这种自然主义的基础上的,这倒是对于16世纪以来就进行准备,而在18世纪大踏步走向成熟的“市民社会”的预感。
我们愈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也就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显得愈不独立,愈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最初还是十分自然地在家庭和扩大成为氏族的家庭中,后来是在由氏族间的冲突和融合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公社中。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偶然落到荒野中的已经内在地具有社会力量的文明人或许能做到——就像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
因此,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因而,只要一说到生产,我们或者就要把历史发展过程在它的各个阶段上一一加以研究;或者一开始就要声明,我们指的是某个一定的历史时代,例如,现代资产阶级生产——这种生产事实上是我们研究的本题。生产一般是一个抽象,但是只要它真正把共同点提出来,定下来,免得我们重复,它就是一个合理的抽象。不过,这个一般,或者说,经过比较而抽出来的共同点,本身有一些是几个时代共有的,(有些)规定是最新时代和最古时代共有的,没有它们,任何生产都无从设想;如果说最发达语言的有些规律和规定也是最不发达语言所有的,但是构成语言发展的恰恰是有别于这一般和共同点的差别,那么,对生产一般适用的种种规定所以要抽出来,也正是为了不致因见到统一就忘记了本质的差别。如果没有生产一般,也就没有一般的生产,生产总是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如农业、畜牧业、制造业等,或者是他们的总体。
(摘选自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材料二: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是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处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个人都具有一定的从属性。
B.材料一中的“生产一般”与“一般的生产”两个词语中的“一般”内涵相同。
C.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们认识的来源,同时也影响着认识的发展走向。
D.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的思想与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是否相合,决定着实践的成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能进入“市民社会”,是因为卢梭的观点为其奠定了基础。
B.生产的发展主要是由不同时代的生产的一般和共同点推动的。
C.人们难以全面地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制约导致的。
D.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同时也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嘱咐
孙犁
①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他在门口遇见了水生嫂,亲热地喊了一声:“你!”
②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的白布鞋,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两个人在那里站了一会儿,还是水生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