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6题,约33150字。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1.(4分)默写,完成下题。
(1)(1分) ,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2)(1分)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3)(2分)古诗文中有许多描绘壮美景色的句子,如:“① ,② ”。(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2.(2分)请赏析“强欲登高去”里的“强”字。
3.(2分)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绝句,首句化用了重阳登高和王弘在重阳节给陶渊明送酒的典故。
B.在长安被安史叛军占领的特定情境下,诗人登高时的心情愈趋复杂。
C.诗人看到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壁残垣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
D.“应傍战场开”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味深长,耐人咀嚼。
4.(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俯瞰(kàn)神州,有一个地方,它坐拥雪山雨林、花海草甸、溶洞奇观,大自然____的力量令人惊叹。____过去还是现在,它的风情总能让未曾涉足的人____,让游历过的人____。这,就是大美云南!
云南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澄江古生物化石,隐藏着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谜;禄丰恐龙化石标本,让人瞥(piē)见远古动物的活动轨迹;元谋猿人遗址,填补了中国南方早期人类演化历史的空白。
云南文化底蕴深厚。一套西汉滇王编钟,彰显了古滇王国的恢宏气度;一轴《张胜温画卷》,绘就了边疆与内地文化融合的璀璨历程;一部《滇南本草》,成为了我国中医药研究领域名幅其实的至宝。
云南人杰地灵。郑和七下西洋,创造了航海史的奇迹;聂耳谱写战歌,奏响了抗日救亡最强音;一代药王曲焕章,锲(qì)而不舍研制良方,倾尽所有支援抗战。云南人根植于心的家国情怀,亘(gèn)古不变。
云南各民族因地制宜,和谐发展。布朗族栽种出万亩茶园,哈尼族开垦出通往云端的阶梯,纳西族孕育了古老的东巴文字……各民族在改造自然、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创办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彩云之南,三迤大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谱写实干兴滇新篇章。
(1)(2分)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瞰(kàn) B.瞥(piē) C.锲(qì) D.亘(gèn)
(2)(2分)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彰显 B.名幅其实 C.因地制宜 D.开垦
(3)(2分)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巧夺天工 尽管 心驰神往 耿耿于怀
B.巧夺天工 无论 刻骨铭心 耿耿于怀
C.鬼斧神工 尽管 刻骨铭心 念念不忘
D.鬼斧神工 无论 心驰神往 念念不忘
(4)(2分)对文中划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各民族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B.各民族在改造自然、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创办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C.各民族在改造自然、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D.各民族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办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陕西省委网信委联合指导的“盛世中华何以中国”从文物里读懂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陕西考古博物馆启动。请你与小秦一起走进陕西考古博物馆,寻找宝藏陕西、文物中国。
5.(2分)【活动一:触摸】请把这次活动的主题宣传词,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