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北流市2025年春季期第一次初中学业水平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350字。
2025年春季期第一次初中学业水平适应性检测语文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22分)
街巷记忆,岁月情深。广西本土话剧《三街两巷》即将开演,请你根据下面语段完成任务。
(一)
以小见大的叙事诗
话剧《三街两巷》巧妙地从“拆迁”一事切入,深入挖掘“老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背后的复杂情感与深刻意义。编剧不拘泥于重大历史题材的宏大叙事风格,而是将叙事重点落在了普通人物身上。鲜活的人物、情感的挣扎、爱的无声呐喊以及街坊邻里的深情厚谊,在剧中体现得________。这是一部叙写普通人的叙事诗,它演绎着他们的酸甜苦辣,zhāng( )显着人间真情的可贵。
(二)
幽默风趣的市井图
“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飞檐花格窗”的古老街巷,承载着城市的悠悠往事。作为历史文化的缩影,这里充满了人间烟火,也饱含生活的酸甜苦辣。话剧《三街两巷》创作的初衷,就是抒发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传递温暖的城市情感。剧中人物用质朴的方言交谈,亲切中带着幽默。熟悉的街巷名字唤起了人们对往昔的怀念,而那些传统小吃更是勾起了儿时的记忆和缕缕乡愁。这些琐碎而真实的生活片段,正是城市文化底蕴的生动体现。
(三)
蓬勃发展的新名片
话剧《三街两巷》并非简单的宣传广告,它已经成为一张新的文化名片,包含着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剧本扎根于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昔日沧桑的老街在剧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本剧的创作方式也为艺术工作者书写城市故事、展现城市风貌、传播城市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1. 阅读以上语段,请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zhāng( )显 (2)底蕴( )
2. 语段(一)横线处需要填入一个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眼花缭乱 B. 淋漓尽致 C. 惟妙惟肖 D. 干脆利落
3. 语段(二)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并修改。
4. 在语段(三)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构建了鲜活的人物关系与生动的社会图景 ②使传统角色焕发现代审美的光彩
③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市井生活的脉搏 ④借助对人物形象的创新刻画
A. ①④③② B. ①②③④ C. ④③②① D. ①③②④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1)彰显:zhāng xiǎn,是显赫,明显,显著,鲜明地显示的意思。
(2)底蕴:dǐ yùn,意思是内心蕴藏;底细;事情的内涵;文化的涵养。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辨析。
A.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B.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
5. 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
漫步市井古巷,缓行山林幽径,耳畔诗韵千年。黄梅时节,细雨绵绵,蛙鸣不断,赵师秀笔下巷景深邃:“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约客》)③________(作者)行至山西村,农人欢天喜地地庆贺一年一度即将到来的“春社”:“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小巷尽头,陶渊明静望青山,心归田园,吟出闲适之句,道尽人间真谛:“④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饮酒》)漫步琅琊山,欧阳修借“⑤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的春夏之景来慰藉心灵。
6. 振华中学话剧社计划在学校艺术中心举办“街头巷尾的戏剧人生”主题讲座,时间定于2025年3月15日下午15:00,想邀请市文化馆王影老师担任主讲人,请你代表话剧社写一封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