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17580字。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23道题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倘若(tǎng) 惊讶(yà) 弥漫(ní) 鸦鹊无声(què)
B. 枯躁(zào) 掺和(cān) 雕镂(lòu) 咄咄逼人(duō)
C. 分歧(qí) 迁徙( xǐ) 劳碌(lù) 茫然无措(cuò)
D. 惩戒(chēng) 滑稽(jī) 锤打(chuí) 见异思迁(yì)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辨析。
A.弥漫(ní)——弥漫(mi);
B.掺和(cān)——掺和(chān);
D.惩戒(chēng)——惩戒(chéng);
故选C。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高山杜鹃正迎风______,小小的花朵,金子一样洒满积雪尚未完全______的山坡,在寒风中傲然仰望着天空。它们以纤弱的身姿______着此刻的凄风苦雨,娇嫩的花朵为冷硬奇崛的群山增添了一抹明艳妩媚的色彩。每一个途经此地的人,看到这片飘摇的花朵,______会被它们孤傲决绝又奔放不羁的风姿震撼。
A. 开放 消融 反抗 就 B. 开放 消释 对抗 就
C. 绽放 消释 反抗 都 D. 绽放 消融 对抗 都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一空,开放:张开,释放,解除限制等。绽放:(花)开放。句中形容杜鹃花盛开,用“绽放”恰当;
二空,消融:雪原、冰川、海冰等形态上的雪、粒雪或冰的损耗。或指物体消失、融化。消释:消除、处理、解除。此处形容积雪还没完全融化,用“消融”恰当;
三空,反抗:指抵抗、反对。对抗:对立;抗拒;抗衡。此处形容杜鹃花与凄风苦雨抗衡,用“对抗”恰当;
四空,就:表示前后事情紧接着。都:表示总括,强调所有的情况无一例外。这里是说每一个途经此地的人无一例外地会被震撼,用 “都” 更能突出这种普遍的感受;
故选D。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抚摸一本书,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手指和心灵。②在温暖的阳光下,你与一段优美的文字邂逅。③这些文字不端架子,如行云流水,如云端紫燕,显得气象万千。④此刻,你就沉浸在雅洁从容的文字里,仿佛和一位智者相对而坐,听他娓娓道来,你的心就长出了翅膀。
A. 第①句加点词语“抚摸”是动词,“一本”是数词,“心灵”是名词。
B. 第②句加点词语“温暖”“优美”都是褒义词。
C. 第③句运用了拟人、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
D. 第④句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沉浸”改为“沉溺”。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4.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荷叶•母亲》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B.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C. 古人的称谓有尊称和谦称,“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家慈”谦称自己的母亲。
D. 《西游记》 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中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三调芭蕉扇等故事尤为精彩。
5. 名著阅读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性格鲜明、真实生动,他们身上优缺点并存。请从下面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他(她)的优点和缺点。
①孙悟空(《西游记》) ②阿长(《朝花夕拾》)
6. 古诗文默写。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4)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5)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应该结合起来,二者缺一不可。《<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述了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