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一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3/5 8:49:2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7570字。

  宝安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一语文
  2025.1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和学校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并正确粘贴条形码。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其答案一律无效。
  3.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4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过境迁、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等成语,既可以用于描写“怀旧”,也可以用于形容“怀古”,这显示二者存在颇多相似点:都以特定的景或物为中介,其对象都不在当下,又都能让人产生怀念之情,等等。
  二者的明显差别在于“旧”与“古”:怀旧的对象是怀旧者亲历过的,而怀古的对象则超出怀古者的直接经验。陆游在沈园怀念的是曾经亲密的故人,而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的昔人压根就只是跨越时代的传说。问题在于,没能亲身经历的“古”是如何可能“怀”上的呢?
  这就涉及人类记忆功能的发展。记忆有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的区别,而有意记忆正是从怀旧过渡到怀古的途径。有意记忆的方式,简单的如做记号、背诵,复杂的则从写个人日记到建立档案,或保存纪念品。纪念品特别是纪念馆、纪念日的设置,就有把怀念的对象从私人性经验向公共性经验转化的可能。纪念物的意义能够传递,不仅靠它的物理基础,更靠与之相伴随的词语符号,即语言、文字所记述的内容的留传。纪念物只是标记性的物体,语言文字则能描述情节并揭示更深刻或更细致的意义内涵。没有后者,“古”的意义没法具体把握。
  同一事物可以引发怀旧,也可以引发怀古。比如,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对于经历过所纪念的事件的人来说,它的作用就是怀旧。可这些设施会跨世代存留,故对于后世的人来说,其价值则变成怀古。怀旧者是事情的经历者,而怀古者则是事情的追慕者。怀旧以个人的记忆为基础,怀古则建立在对历史传说的信念上。这种信念的建立,又有赖于历史意识的形成。对历史的叙述,往往是自古及今按时间顺序进行的。然而,对历史的认识程序,实质上却是倒过来,由近及远的。因为没有人具有站在整个历史的源头或起点的经验。首先,我们从老一辈口中听到他们讲我们出生前的故事,并感受社会先于我们而存在的事实。其次,我们还从先辈离开人世与婴儿的诞生、长大的现象,感受到人类个体的有限性与社会生活的传续性。除了直接言传与观察外,我们还从文字信息中获知更遥远的历史经验存在的可能。由此,我们可以从过去遗存的文献中寻找历史的踪迹。
  然而,单纯基于文献释读的历史知识,同文献信息与相关历史遗存一起呈现眼前的情形相比,后者更容易激起怀古的热情。大部分被记载的怀古经验发生在历史的现场,而非书房里或课桌前。司马迁自述:“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仲尼庙堂即是现场。所谓现场,同怀旧中的景物作用类似,都是引发情感的道具。二者差别在于:怀旧的景物是亲历的,不存在真假问题;怀古的景物,则有可能存在获取的信息与遗存是否匹配的问题。相关景物能够触发相应的情感,前提就在相信它的真实性,亦即怀古建立在认为相关知识真实的信念上。但相信某种知识真实与这种知识真实,明显有别:前者突出主观意愿,后者强调客观可靠。怀古与历史学的不同就在于:历史学必须建立在对证据的考证之上,假如证据不真实,这种信念就没有价值;但对怀古者来说,即使面对的古迹是出于误信,也不妨碍其“相信真实”,更不影响其情感的真挚。换句话说,历史学面对的是证据,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怀旧与怀古都由特定景或物触发,怀念的对象都存在于过去,且对“怀”的主体都具有某种意义。
  B. 人们能“怀”上没有亲身经历的“古”,得益于前人通过文字符号和纪念品等形式留存的有意记忆。
  C. 只有经过必要的考证,相关景物的真实性才能得以确认,这一景物也才能引发人们的怀念之情。
  D. 今人的怀旧可以转化为后人的怀古,因为怀旧留存的内容可能有一天变成后来人怀古的重要凭借。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年让陆游想起故人的沈园,如今成为人气很高的旅游景点,原本怀旧的功能也相应地转变为怀古。
  B. 能通过聆听、观察、阅读等途径增强历史意识的人,要比那些缺少历史意识的人更容易产生怀古的冲动。
  C. 生活中我们做理性决策时,应严格区分“相信真实”和“真实”,以避免背离客观事实而产生认知偏差。
  D. 怀古引起怀古者的宿命感与使命感,因此比起倾向于关注个人感受的怀旧,更能激发人们的担当意识。
  3. 下列诗句,与“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内涵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
  A.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在北固亭追忆刘裕北伐)
  B.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在乌江亭边回顾项羽事迹)
  C.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登临金陵城想起六朝旧事)
  D.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访贾谊旧宅时发出感慨)
  4. 这则材料与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一章,都使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请举例简要说明。
  5. 某地是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赤壁”所在地,拟建造以“东坡与赤壁”为主题的纪念馆。但是有人认为,东坡赤壁并非当年的古战场,建馆找错了地方;还有人认为,读东坡词足矣,建馆毫无必要。请你结合材料相关论述,对这些质疑进行回应。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探讨了“怀旧”与“怀古”的异同。怀旧是对亲历过的事物的怀念,而怀古则涉及跨越时空的追思。文章通过对记忆、纪念物及语言传递的分析,解释了怀古的可能性。它深入讨论了怀古对情感的影响及历史意识的重要性,并指出怀古引发的强烈命运感与担当意识。同时,文本用沈园等实例说明怀旧如何转化为怀古,论述合理,逻辑清晰,文辞流畅,具启发性。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能力。
  C.“这一景物也才能引发人们的怀念之情”错。根据“但对怀古者来说,即使面对的古迹是出于误信,也不妨碍其‘相信真实’,更不影响其情感的真挚”“怀古者需要的是道具,能够诱发其历史的现场感的道具”可知,这种怀念之情有可能是怀古,而引发怀古之情的是某人愿意相信的真实,无须景物本身是真实的。
  故选C。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5小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明湖之春
  老舍
  ①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地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