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文言断句练习
- 资源简介:
约3310字。
复习任务二 文言断句
[知识导图]
思维方式一 找名代,扣“语境”
1.(2023•全国乙卷)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的字母标记出来。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曹君弗听。
(选自《韩非子•十过》)
君遇之A 无礼B 彼若有时C 反D 国E 而起兵F 即恐为曹伤G 君H 不如杀之。
答:
【解析】 “君”是“您”,代词,“遇之无礼”是“状语(遇之)+中心词(无礼)”结构的句子,意思是“对他没有礼貌”,充当谓语,其后应断开。“彼”应指“遇之”中的“之”,即重耳,代词,充当主语,“有时反国而起兵”是一个由连词“而”连接的动词性短语,用来陈述主语“彼”,“起兵”后应断开。“即恐为曹伤”的意思是“那恐怕会成为曹国的祸害”;而“君不如杀之”是一个“主语(君)+状语(不如)+谓语(杀)+宾语(之)”结构的句子,因此“君”前应该断开。
【答案】 BFG
【参考译文】
从前晋公子重耳出国流亡,经过曹国的时候,曹君趁重耳脱去上衣裸露身体时观看他连在一起的肋骨。当时曹国的大夫釐负羁和叔瞻侍候在曹君跟前。叔瞻对曹君说:“我看晋公子,不是普通之人。您对他没有礼貌,他如果有机会回国当了君主而起兵,那恐怕会成为曹国的祸害。您不如杀了他。”曹君没听叔瞻的劝谏。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植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注意: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思维方式二 找虚词,定断开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的字母标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