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8860字。
2024年秋期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
九年级??语文
(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务必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务必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20分)
1. 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娉婷(pīn) 摇曳(yì) 撩逗(liáo) 红妆素裹
B. 瞥见(piě) 旁鹜(wù) 诓骗(kuāng) 自惭形秽
C. 停滞(zhì) 豢养(huàn) 勾当(gōu) 断章取意
D. 赃物(zāng) 祭祀(sì) 拮据(jū) 鸠占鹊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正确使用。
A.娉婷(pīn)——pīng,摇曳(yì)——yè,红妆素裹——红装素裹;
B.瞥见(piě)——piē,旁鹜——旁骛;
C.勾当(gōu)——gòu,断章取意——断章取义;
故选D。
2.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之所以被称为诗国,不是因为我们人人都写诗,而是我们有一个崇尚诗教的民族传统。②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着文化种子,滋养着我们的诗意人生。③即使我们不一定人人都要成为诗人,我们也可以从诗词中体味到温馨浪漫和灵趣哲思。④通过阅读诗歌,让我们回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让我们感受到更加美好的精神境界。
A. ①句的“不是因为我们人人都写诗,而是我们有一个崇尚诗教的民族传统”为并列复句。
B. 句②中“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文化种子”的主干是“诗歌撒播文化种子”。
C. 句③用“即使……也”连接前后两个分句,分句之间是条件关系。
D. 句④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将句子中的词语“通过”换成“只要”一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B.分析句子“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文化种子”可知主语是“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是状语,谓语是“撒播”,“文化种子”是偏正短语,“文化”修饰“种子”,宾语是“种子”,故句子主干是:诗歌撒播种子。
C.“即使……也”是假设关系。
D.成分残缺,删去“让”或“通过”。
故选A。
3.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由于古代先人在铜中加入锡、铅的数量不同,制成的青铜器表面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光泽,大致会有金黄色、橙黄色、浅黄色、灰白色等。
②古代工匠在铸造不同类型的青铜器时,会根据器物的功能属性在铜溶液里加入不同比例的锡或铅。
③古代青铜器是不是全都是同一个颜色呢?
④通常情况下,青铜器的颜色主要是由锡在铜中含量的多少来决定的,铅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青铜器的色泽。
⑤由于制作青铜器时,锡、铅所占的比例不同,青铜器成型后所呈现出的颜色也不尽相同。
A. ①⑤②③④ B. ①⑤③②④ C. ③②⑤④① D. ③①②⑤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排序。
首先,题目中的③句是一个设问句,用于引出话题,因此应当放在段落开头;接下来,②句解释了工匠在铸造青铜器时会加入不同比例的锡或铅。这是导致青铜器有颜色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承接在③句后;⑤句进一步说明了由于加入锡、铅比例不同,导致颜色差异,故应放在②句。④句则具体描述颜色主要受锡和铅影响的机理,指出锡和铅如何影响颜色和光泽,故应放在⑤句后解释原理。最后,①句总结了青铜器的颜色表现,不同数量的锡、铅带来的不同颜色和光泽变化。
因此,合理的顺序为③②⑤④①。
故选C。
4. 九年级一班组织开展“拥抱AI??畅想未来”主题班会,邀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同学们围绕“AI在生活中的利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个别同学坚持认为:AI的普及使用,会让人越来越依靠技术而懒于思考,最终会在技术中迷失自我。所以,广大中学生应该抵制AI的推广使用。对此,你如何进行辩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