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7550字。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1.(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是一种能够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它具有多种功能,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涌入交通运输领域。从智能驾驶技术的稳步发展,到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精准调度,人工智能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增强了安全性
智能驾驶技术正逐步从辅助驾驶向更高层次的自动化迈进,其中L3至L5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尤为引人注目。L3级自动驾驶技术允许车辆在特定条件下接管驾驶任务,而L4和L5则分别代表高度自动化和完全自动化,它们的无人驾驶车辆已经在特定区域进行了测试和小规模运营。智能驾驶技术通过实时路况感知与动态调整、全局路径规划与优化等措施,增强了行驶安全性,优化路线,提升行车效率。然而
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利用AI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对交通流的精细化管理。智能信号灯系统能够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调整红绿灯时序,有效缓解交通拥堵。视频监控与传感器网络的广泛应用,迅速响应突发事件,处理交通事故。此外,AI算法能预测交通流量趋势,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提升整体交通系统的效能和乘客体验。
在物流供应链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货物运输的效率和准确性。AI算法通过分析大量数据,优化物流路径,DHL、Fe﹣dEx等国际物流巨头采用AI技术,结合天气、路况、历史数据等多维度信息,减少延误和成本。智能仓库中,机器人、无人机以及自动化分拣系统的运用显著提高了仓储作业效率,同时通过精确库存管理降低了因人为操作而产生的损耗。AI在物流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能帮助管理者做出更快速、更准确的业务判断
这一系列应用为构建智慧、可持续的未来交通蓝图奠定了坚实基础,展现了科技与交通融合共生的广阔前景。
(取材于柯平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人工智能作为当今科技领域最为炙手可热的技术之一,在学术研究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
在生物化学领域,深度学习模型“阿尔法折叠2”在预测蛋白质三维结构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在蛋白质的世界里,氨基酸以长链的形式相连,这些结构对蛋白质的功能至关重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根据氨基酸链预测蛋白质结构,很难准确地预测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智能驾驶技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L3级自动驾驶技术无需人工监控,可使车辆自由行驶。
B.L5级自动驾驶技术已实现完全自动化,无需人类干预。
C.无人驾驶车辆已经通过测试,完全实现了商业化运营。
D.智能驾驶技术广泛应用后会面临的挑战不包括道德伦理。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作用的一项是( )
A.智能驾驶技术能减少人为错误,优化路线,提升行车效率。
B.通过智能信号灯系统调整红绿灯时序,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C.视频监控与传感器网络的广泛应用,能即时监测交通状况。
D.智慧交通管理系统提升了整体交通系统的效能和乘客体验。
(3)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阿尔法折叠2”模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解决了科学家50年未能解决的氨基酸疏水性的问题。
B.它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被超过200万的研究人员使用。
C.它能够帮助科研人员深入研究微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D.它的应用为新药物的设计和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内容直接体现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功能的一项是( )
A.在交通管理领域,AI算法可以预测交通流量趋势,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B.在物流供应链领域,AI算法分析大量数据,优化物流路径
C.在天文学领域,深度学习模型可自动识别海量天体图像,发现新的天体现象。
D.Astro AI的研究人员使用人工智能程序对来自X射线源的探测数据进行分类。
(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人工智能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效果。
【分析】(1)本题考查对材料核心概念的理解的能力。要结合材料的相关内容,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并且结合实际进行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3)本题考查对材料核心概念的理解的能力。要结合材料的相关内容,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并且结合实际进行辨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25分。
2.(25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