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2/4 12:54:3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12120字。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教学质量测试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曾说:“孩子碰着的不是一个为他方便而设下的世界,而是一个为成人们方便所布置下的园地。他闯入进来,并没有带着创立新秩序的力量,可是又没有个服从旧秩序的心愿。” 从并不征求, 也不考虑他们同意与否而设下他们必须适应的社会生活方式的一方面说,教化他们的人可以说是不民主的,但若说是横暴却又不然。横暴权力是发生于社会冲突,是利用来剥削被统治者以获得利益的工具。如果说教化过程是剥削性的, 显然也是过分的。我曾称这是个“损己利人”的工作,一个人担负一个胚胎培养到成人的责任,除了精神上的安慰外,物质上有什么好处呢?
  从表面上看,“一个孩子在一小时中所受到的干涉,一定会超过成年人一年中所受社会指摘的次数。在最专制的君王手下做老百姓,也不会比一个孩子在最疼他的父母手下过日子为难过。” 但是性质上严父和专制君王究竟是不同的。所不同的就在教化过程是代替社会去陶炼出合于在一定的文化方式中经营群体生活的分子。担负这工作的,一方面可以说是为了社会,一方面可以说是为了被教化者,并不是统治关系。
  教化性的权力虽则在亲子关系里表现得最明显,但并不限于亲子关系。凡是文化性的,不是政治性的强制都包含这种权力。文化和政治的区别是在这里:凡是被社会不成问题地加以接受的规范,是文化性的;当一个社会还没有共同接受一套规范,各种意见纷呈,求取临时解决
  办法的活动是政治。文化的基础必须是同意的,但文化对于社会的新分子是强制的,是一种教化过程。
  在变化很少的社会里,文化是稳定的,很少新的问题,生活是一套传统的办法。如果我们能想象一个完全由传统所规定下的社会生活,这社会可以说是没有政治的,有的只是教化。事实上固然并没有这种社会,但是乡土社会却是靠近这种标准的社会。“为政不在多言”、“无为而治”都是描写政治活动的单纯。也是这种社会,人的行为有着传统的礼管束着。儒家很有意思,想形成一个建筑在教化权力上的王者;他们从没有热心于横暴权力所维持的秩序。“苛政猛于虎”的政是横暴性的,“为政以德”的政是教化性的。
  教化权力的扩大到成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得假定个稳定的文化。稳定的文化传统是有效的保证。我们如果就个别问题求个别应付时,不免“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每一段生活所遇着的问题是不同的。文化像是一张生活谱,我们可以按着问题去查照。所以在这种社会里没有我们现在所谓成年的界限。凡是比自己年长的,他必定先发生过我现在才发生的问题,他也就可以是我的“师”了。三人行,必有可以教给我怎样去应付问题的人。而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握有强制年幼的人的教化权力:“出则悌”,逢着年长的人都得恭敬、顺服于这种权力。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长老统治》)
  材料二
  “教化” 本是极富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特色的概念。“教”与“化” 联合成词虽大致在战国时期的典籍中才出现,不过“教化”观念却由来已久。在《说文解字》中,“教” 被释为“上所施下所效”,而“化”则指“教行”。这表明,“教”蕴含着传授给予和效法学习两个向度,是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双向一体、教学相长的过程,并非被动的、单方面的行为;而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横暴权力是不民主的,拥有这项权力的人会利用它剥削他人、获取利益。
  B. 父母担负对子女的教化工作,既是出于社会责任感,也有其他的目的。
  C. 一个人能成为“我”的“师”,是因他比“我”年长,经历了更多事情。
  D. 教化是一个不断发生改变的过程,其中,“化”强调渐进性和持续性。
  2. 根据材料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某村引导大家“节俭操办红白喜事”,村民们逐渐接受,这一过程属于教化。
  B. 年长的人对幼童行使自己的教化权力相对容易,但对成年人则需要附加条件。
  C. 因为早期“教化” 观念与社会治理有关,所以三代时期政教合一、官师不分。
  D. 孔子认为只有先保障民生、增加民众财富, 才可以通过教化来提升个人德性。
  3. 下列很难实现材料二中孔子教化最终目的的一项是(3 分)
  A. 听讼, 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B.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C.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D. 见贤思齐焉。
  4. 两则材料都有“如果说” 三字,请分析其各自的作用。(4分)
  5. 材料一、材料二都提到了儒家“教化” 的目的,请简要概括其不同之处。(4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开窑黄风
  在我们雁门风沙里,一向认为烟是长腿的,尤其是窑烟,比蜈蚣长的腿还要多。
  窑烟一开始小心翼翼,雾一样贴着地面走。大概因一冬天的歇息,起初腿还有点虚晃,像脚没有踏到路上,隔着一层溏土似的生疏。走着走着就踏实了,一如既往地路熟车轻。
  窑烟进村的路,也是窑把势带人烧窑要走的路,每年窑把势不再带人走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