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儋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2110字。
海南省儋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根据要求答题。
1.春节申遗,春联贺喜。2025年迎新春撰写春联活动在校园文化馆举办。现场有一副对联:申遗圆国梦,贺岁乐民心。请你为这副对联选一则横批,要求情境相符,字体一致。下边作品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2.从以上横批中任选一幅,用简体楷书,按现代汉语书写顺序,将作品内容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写在米字格内。
3.迎新春文艺演出中,听了主持人小语对“儋州调声”的介绍,同学们提出了若干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儋州调声是海南儋州特有的民歌种类之一,节奏明快有力,旋律婉转优美,被称为“南国乐坛的奇葩”。儋州调声产生于西汉时期,北宋大文豪苏轼谪居儋州时常为“夷声彻夜不息”而感动。清朝末期,儋州调声艺术愈发完善。每逢重大节日,调声此起彼伏,闻之欣喜,是儋州百姓的重要娱乐之一。
如今的儋州调声,由于语言环境的变化,这种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逐渐走向停zhì,调声面临失传和断层的危险。尽管形势严峻,但仍有不少民间艺人为调声的传承而努力,一意孤行地投入到保护工作中。他们如坚毅的灯塔,在文化传承的浪潮中闪耀;如执着的行者,在文化传承的沙漠中跋涉;______,______。儋州市十分重视调声的保护和发展,设立儋州调声传承基地,每年开展大型文体活动、送戏下乡惠民演出、非遗展演展示等活动,希望儋州调声一代代地传播下去,让这朵民间艺术之花永绽光彩。
(1)关于字音
同学1:“谪”字的音读错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谪”解释为官吏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岳阳楼记》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1)我来正音:加点字“谪”的读音是:( )
(2)关于字形
同学2:“停zhì”的“zhì”不会写。 (2)我来填字:停zhì( )
(3)关于成语
同学3:画双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3)我来选词:( )
A.心无旁骛
B.旁若无人
(4)关于句子
①同学4:“调声面临失传和断层的危险”这句话有语病。
②班级进行仿写接龙大赛:仿照画横线句再补写一个句子。 (4)①我来改句:。
②我来接龙:,。
(5)关于研学活动
同学5:学校计划去儋州调声基地开展研学活动。小杨同学认为没必要开展这样的活动,也表示不愿意参加。你如何劝说他? (5)我来劝说:。
二、名句名篇默写
4.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原句。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恰似“溪云初起日沉阁,①”(《咸阳城东楼》)。传承之路艰难,却有无数仁人志士秉持着“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的精神,默默坚守、付出。以海南非遗为例,黎锦技艺传承人刘香兰,不辞劳苦,四处奔走,历经坎坷与思乡之苦,也未曾放弃,如同古时戍边的战士,怀着“③,④”(《渔家傲??秋思》)的信念,全身心地投入到传承事业中。黄良敏作为海南椰雕传承人,在自家门前不足两米的窄巷里进行椰雕创作,他心中以传承技艺为乐,不知环境之艰苦、条件之简陋,正如“⑤,⑥”(《送东阳马生序》)。文化传承之路,须无畏风雨,“莫听穿林打叶声,⑦”《定风波》那般洒脱坚定。面对世界风云,我们中华儿女始终保持“⑧”的乐观自信,昂扬进取,攻坚克难,势必将非遗文化的火种接续传递,发扬光大。
三、语言表达
5.1月9日下午三点,学校邀请著名非遗文化研究员王老师,在学校报告厅为初三年级全体同学开展“我身边的非遗文化”讲座,请你帮校学生会拟写一则通知。
初三年级各位同学: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非遗文化,1月9日下午三点,学校邀请著名非遗文化研究员王老师来学校开展“我身边的非遗文化”讲座,请大家准时参加。
校学生会
2025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