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市州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4080字。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长江中游地区有一批存在于公元前3300—前2200年的城址,其数量、密度和规模均大大超出此前。该历史时期,上述地区人口空前膨胀。农业经济发达,家畜饲养业也得到极大发展。同时,来自北方的早作农业开始南传进入江汉平原,多个遗址浮选出粟、黍等旱作农业遗存。这显示出中国南、北地区在生业经济方面的交流。研究表明,此时期人类基本实现了粮食生产自给自足,这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此之前发生了少量筑城活动,而在屈家岭文化时期达到鼎盛,规模宏大的新建古城,共计18座,广泛地分布在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以及南阳盆地的南缘。我们采用情境分析的方法可以把该时期新建和延续使用的古城分为四类:跨区域中心城址,区域中心城址,亚文化接触地带城址,文化接触地带城址。
跨区域中心城址是指规模大、影响范围超出单个地理单元的城址,也是一个文化分布范围内最高等级的中心聚落,具有唯一性,在这里指天门石家河。石家河古城平面近长方形,面积约120万平方米,城内有大型宗教仪式活动场所,出现了疑似专门修建城墙劳工的墓葬。城外有一圈戍守性质的台岗聚落,周围还有大量附属聚落,构成多层次聚落结构。该城址位于屈家岭文化分布范围的中心,也是屈家岭文化范围内面积、规模最大的城址,其地位与影响力跨越了多个区域,是整个屈家岭文化分布范围内最高等级的中心聚落。
区域中心城址是指修建在文化分布范围内各个区域中心的城址,这些城址散落分布在屈家岭文化内部不同地区类型或小的地理单元的中心。周围一般分布有若干附属小聚落,它们承担了次级区域中心的功能。区域中心城址代表有应城陶家湖、门板湾,孝感叶家庙,荆门城河。
亚文化接触地带城址是指修建在文化内部核心地区和外围地区(扩张区域)分布范围交界处或接触地带的城址,例如:走马岭、鸡鸣城、青河、七星墩均分布在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的交界处;阴湘城位于江汉平原与峡江地区的交界处;王古溜位于江汉平原与随枣走廊的交界处;凤凰咀位于江汉平原与南阳盆地的交界处。这些城址均是东部屈家岭文化系统扩张到西南部、西北部文化系统的过程中或之后兴建的,其使命是加强对外围地区的防御和控制。
文化接触地带城址是指屈家岭文化与周边其他文化分布范围交界处或接触地带的城址,例如:土城位于屈家岭文化北疆,处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向东南方向扩张的前线;张西湾位于屈家岭文化东疆,面临良渚文化沿长江向西扩散的压力。
屈家岭文化修筑和使用不同功能的古城,对内加强控制,对外抵御入侵。除此外,结合其他一般性聚落综合考察,可以发现其在不同层次都有较严格的多层级聚落规格划分,组成统一、严密的多层级结构的社会。不同聚落内墓地之间及同一墓地内的墓葬之间在规格、随葬品种类、数量上都有明显差异,显示出较明显的人群分化和分层。一些遗址揭露的墓葬还出有数量不等的玉钺,反映了社会权力的分化。特别是东部核心地区,与前几个阶段相比较,在随葬品功能分类上新出现随葬大量罐类储藏器的葬俗。有学者认为其作用在于彰显财富,以达到增强威望的目的,它们指向了不同的社会权力形态,也暗示了人群关系的紧张和社会权力的强化。继屈家岭水坝之后,部分城址如石家河、城河、凤凰咀等也都发现有水坝及相关的复杂水利系统的线索,这类大型公共设施的规划与修建反映了区域人口的高度整合与控制。研究显示,不同区域以城址为核心的聚落群在经济网络上有较强的独立性,但在宗教上较为统一,如在超大型中心聚落石家河城发现的大型宗教仪式场所,应该是整个屈家岭文化系统分布范围内的宗教中心,先民在此举行大规模宗教仪式活动。总体来说,屈家岭文化已达到较高的社会复杂化程度。
(摘编自刘礼堂、单思伟《长江中游史前文明的演进及其特征》)
材料二
新石器分为中原文化区、山东文化区、燕辽文化区、甘青文化区、江浙文化区和长江中游区。这五个文化区都紧邻和围绕着中原文化区,很像一个巨大的花朵,五个文化区是花瓣,而中原文化区是花心。各文化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有不同程度的联系,中原文化区更起着联系各文化区的核心作用。我们看到在中原地区仰韶文化中发生的那种饰回旋钩连纹或花瓣纹的彩陶盆几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粮食基本实现自给自足,是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在公元前3300——前2200年左右开始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B.屈家岭文化区域大致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以及南阳盆地南缘。这些地方拥有大量史前文明新旧时期的城址。
C.散落分布在屈家岭文化范围内部不同地区类型或小的地理单元的区域中心城址,承担着次级区域中心的功能。
D.屈家岭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大量随葬罐类储藏器,可能是用来彰显财富,增强逝者的威望,暗示社会已经分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石家河古城城外的台岗聚落上,曾经驻扎着早期的军队,戍守着宗教场所。
B.作为亚文化接触地带城址,七星墩城址是屈家岭文化向南方扩张的产物。
C.张西湾城址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屈家岭文化与良渚文化有可能碰撞过。
D.虽然长江中游史前文化发展道路比较曲折,但它们应该是著名的楚文化的源头。
3.下列选项不能证明材料二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江汉平原多个遗址浮选出粟、黍等旱作农业遗存。
B.应城陶家湖城址承担了次级区域中心的功能。
C.土城处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向东南方向扩张的前线。
D.屈家岭城址出土饰回旋钩连纹和花瓣纹的彩陶盆。
4.举例说明材料一论证语言的严谨性和材料二论证语言的生动性。(4分)
5.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北岛的声音
钟法权
①远远望去,北岛与永兴岛①紧紧依偎在一起。如果说永兴岛是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那么北岛就是伴随航空母舰的一艘战列舰。坐在老渔民的船上,随着船身的起伏,老渔民缓慢地给我讲着关于北岛的故事。
②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夏日,老渔民像往常一样驾船出海捕鱼。刚出海不远,在七连屿突遇土台风,他只好驾船折返,就近第一次停靠北岛,以避来势凶猛的土台风。
③土台风打西南而来,老渔民很有经验地将小渔船停在了北岛的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