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7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20 16:43:1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6840字。

  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与语文知识运用。(15分)
  1.(9分)
  阅读下面材料一和材料二,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3年10月,《机忆之地》获得第五届江苏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二等奖,这是一部通过对话提示AI完成的作品。2024年年初,在日本芥川奖颁奖典礼上,获奖作品《东京都同情塔》的作者透露,作品中约有5%的句子取自ChatGPT。AI介入创作的作品获得文学奖项,成为AI写作技术发展过程中颇具标志性的一幕。显而易见,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AI开始作为工具介入文学创作。
  AI技术在文学领域的强势推进,其积极性不仅在于提高创作效率、解放人们的想象力,更在于通过开启在文学领域的新质生产力,让人们有了全新的方式来思考和看待世界。随着技术的逐渐进步和广泛应用,AI终将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形成更密切的联系。
  当然,人类在AI技术面前也不必妄自菲薄。不论将来AI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在文学创作中,人类将始终占据一席之地。归根结底,创意始终是人类特有的能力,至今AI还未能在这个领域超越人类。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与人类的价值观、情感等融合,有血有肉,难以替代。不久的将来,或许人类作者可以在AI介入的条件下,节省写作时间,但其中最为精华的创意部分并不能被替代。
  因此,与其耽于哀叹“文学的黄昏”降临,不如有更多的自我反思。其中更需警惕的,不是机器写得像人,而是人写得太像机器,写作沦为单纯模仿追随某一种技艺或风格。毕竟,无论AI介入写作发展到何种高度,终究只是惟妙惟肖的模仿,作为情感载体的文学不会消亡。
  (取材于沈听雨相关文章)材料二      回顾历史,人们会发现,新技术对人的生活形成机遇和挑战的时间间隔在不断缩短:火(100万年前)、炸药(1000多年前)、蒸汽机(300多年前)、电(200多年前)、核能(70多年前)、互联网(50多年前)、人工智能(当下)……
  但是,文化的重要性并未随着每一次科技的进步而变弱。事实上,文化始终是决定社会走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理性和文明的社会,能够依靠社会和人类集体的力量,来应对每一次挑战,将挑战转化为进步的机遇。这样的社会有足够的意愿和能力,去充分了解新技术影响人类生活的多方面的可能,从而能将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放在一起综合考虑。
  对于个体而言,AI技术的突飞猛进不只是会形成挑战,它同时也会“启蒙”,即逼迫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才是作为“人”的我们最重要的特质?为了发展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人类需要努力地锻炼和发展包括但不限于这样一些能力:对“他人”(包括天地山川、草木鱼虫)的兴趣、好奇和关注,了解、学习和接纳“他人”的能力;发自“我”的内心(而非依据流行风气而形成)的想象力、描述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历史感和由此而来的豁达和勇敢;以及做一个优秀的人的志向,即对自己和社会都有道德的、而非只是自利的要求。
  从这个角度看,正是AI技术的突飞猛进,刺激人们重新思考“何为人”“何为人性”这样的基本问题,也让人们再一次确认,以文化为载体的人文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取材于沈轶伦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下的文学创作中,AI技术主要还是在发挥辅助的作用。
  B.AI技术对促进人类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可以提供积极影响。
  C.AI缺少人类的创意,在文学创作上仍然无法完全取代人类。
  D.在AI介入写作的时代中,人与机器之间有相互模仿的需要。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社会及个体而言,AI应用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B.在社会发展历程中,文化与技术的力量总是此消彼长。
  C.人类具有独特的、不可能被AI取代的能力和特质。
  D.在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更需要关注人文教育的作用。
  (3)阅读下面文字,结合前面两则材料,就AI与人类文学创作的关系作简要陈述。
  2024年5月,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王教授带领团队创作的国内首部人机融合式长篇小说正式发布。写作前,王教授团队分析研究了网络小说的情节结构,设定了初步的情节框架,并先后在国内6个大语言模型上进行试验,最终确定应用其中一个模型完成整个创作。具体创作过程,采用“国内大语言模型+提示词工程+人工后期润色”的方式推进,一部100万字的小说,大约需要20万字左右的提示词。整个创作的工作量,AI约占 70%,人工约占30%。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表述相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解答时要认真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
  2.(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格的一项是(  )
  A.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B.一面又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
  C.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D.水生追回那个纸盒子,一只手高高举起,一只手用力拍打着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
  3.(3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儒家经典。
  B.《大卫•科波菲尔》主要写主人公大卫的成长,是狄更斯的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C.《百年孤独》是拉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其作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
  D.《小二黑结婚》富于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是“山药蛋派”作家赵树理的代表作品。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4.(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节选),完成各题。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