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760字。
2024级高一上期末模拟检测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 本堂考试150分钟,满分150分。
3. 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些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这种社会就是血缘社会。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血缘社会用生育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父死子继:农人之子恒为农,商人之子恒为商——那是职业的血缘继替;贵人之子依旧贵——那是身份的血缘继替;富人之子依旧富——那是财富的血缘继替。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空间本身是浑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当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
但是人究竟不是植物,还是要流动的。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如果分出去的细胞能在荒地上开垦,另外繁殖成个村落,它和原来的乡村还保持着血缘的联系,甚至用原来地名来称这新地方,那是说否定了空间的分离。以我们自己来说吧,我十岁离开了家乡吴江,在苏州城里住了九年,但是我一直在各种文件的籍贯项下填着“江苏吴江”。抗战时期在云南住了八年,籍贯毫无改变,甚至生在云南的我的孩子,也继承着我的籍贯。在这里很显然在我们乡土社会里地缘还没有独立成为一种构成团结力的关系。我们的籍贯是取自我们的父亲的,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那 是“血缘”,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血缘和地缘》)
材料二:
作为城市化过程中衍生的一种新现象,“断亲”似乎越来越多地发生在青年人身上。
“断亲”指的是基于血缘联结的亲戚关系逐渐淡化,一些“90后”“00后”越来越疏于与亲戚产生情感联系的一种现象。“断亲”主要表现为“基本不走亲戚”,而非正式断绝亲戚关
1. 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血缘社会是指用生育引发的社会关系来规定人社会地位的社会,凭借血缘继替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和不变动。
B. 在血缘社会,我们用血缘坐标把浑然的空间划分出了方向和位置,并在方向上分出尊卑,从而让“空间”二字具有了社会价值意义。
C. 越来越多当代青年人“基本不走亲戚”,他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以学缘而非血缘的同学关系、校友关系。
D. 现代社会,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发生较大变化,再加上亲缘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超越“利益链接”的比重,导致了亲戚关系式微。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血缘社群就算出现了社群分裂,但分裂出的社群也会和家乡保持血缘联系,甚至还会借籍贯否定空间的分离。
B. 血缘社会虽然稳定,但也无法避免社群分裂,分出来的人需到别的地方去生活,这可能与原居住地的耕地不足有关。
C. 虽然血缘社会也有人员的流动,出现空间相隔,但地缘没有独立成为一种构成团结力的关系,只是血缘的投影。
D. 当代青年获取资源方式多元,无需像以前一样依赖血缘关系获得信任关系和互助资源,这是导致其“断亲”的最主要原因。
3.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材料一的论据的一项是( )
A. 北京四合院的构成尊卑等级分明:北屋为尊,长辈居住;两厢次之,晚辈居住;倒座为宾,宾客居住。
B. 晋献公宠妃骊姬设计诬陷(原)太子申生投毒谋害国君,而太子申生出于孝道,最终选择了自杀。
C. 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唐人街,如横滨中华街、纽约唐人街、伦敦唐人街、旧金山唐人街等等。
D.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下初镇有个河南村,这个村所有人都姓曹,其族谱上写明他们是曹霸的后代。
4. 血缘社会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
5. 一到过年,与小艾同学同住的爷爷奶奶就会让小艾父母带他们一家回两百公里外的老家探亲,但小艾同
学不想回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小艾同学对回老家这件事持“不想回去”态度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探讨了血缘社会和现代社会中血缘关系的演变。在材料一中,费孝通强调血缘社会的稳定性及其地缘的扩展方式,表现出血缘对个人社会地位和空间划分的重要性。而材料二则分析了现代社会中社会关系网络的变化和“断亲”现象,指出城市化和互联网时代带来的社会流动、家庭结构变化及生活方式的转变。这种对比反映出随着现代化进程,亲缘关系从稳定的血缘纽带转变为疏离的现代联系。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 能力。
A.“不变动”错误。原文是“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
B.“让‘空间’二字具有了社会价值意义”错误。原文是让“地位”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可知,并非让“空间”二字具有社会价值意义。
C.“他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以学缘而非血缘的同学关系、校友关系”错误。由原文“以学缘而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金字塔的启示
韩北屏
二月,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我们到开罗郊外走访金字塔,探寻远古的秘密。
我去游览金字塔,已经不止一次了。以前去的时候,都是在白天。那时,我从热闹的市区出来,穿过郊区马路,向着太阳落下的方向走去,马路尽头,一个急转弯,眼前就出现了寸草不生的荒原。这是撒哈拉大沙漠的边缘。在夕阳映照下,无边无际的黄沙,一直伸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