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二)高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6 7:58:36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9300字。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B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二)
  高二  语文                 2025.1
  试卷共8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在哲学中,除了价值观念,最核心的就是思维方式问题。中西哲学的差别,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差别,而是类型上的差别。要把握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要懂得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非常注重整体关联。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事物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孤立到整体之外去。部分在整体里的任何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体,整体的变化也同样会影响到各部分。这就像太极图一样,图中有阴,也有阳,阳长阴消,阴长阳消,而阴阳又是互根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离不开阳,阳离不开阴。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思维方式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而是强调此离不开彼、彼离不开此,此中有彼、彼中有此,此会转变为彼、彼会转变为此。总之,彼此是一个整体。
  在古人心目中,不论事物、现象有多么复杂,都可以用“道”来贯通。可以说,中国文化就是“道”的文化,孔子讲“士志于道”。我们要求道、悟道、证道、传道,用“道”来贯通一切。汉代河上公注的《老子》很有意思,他认为《老子》中的很多道理既可以用在修身上,也可以用到治国上。“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这句话是说我们可以把对人体的认识运用到政治团体上,人体是“体”,集体不也是“体”吗?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中庸之道,为什么要讲“中”呢?因为“中”就是保持事物的平衡。“中”即适度,既不过,也没有不及。事物的平衡不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动的、相对而言的。在这个时间、地点取得了平衡,到了下一个时间、地点又不平衡了,又得再调整,达到新的平衡,这就是动态平衡。比如,中医认为,一切疾病都来自身体阴阳的失衡,也就是偏离了中道。一个人的身体,由于内伤和外感,阴阳也就不断地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我们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以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从而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近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宗师章太炎讲过,西方哲学关注的是物质世界,物质世界相对来讲是静止的,因此可以对它进行细致的、精确的、静态的分析;中国哲学关注人,人世间的事情是变动不居、瞬息万变的,不可能用静止的方法,而只能用动态的方法来整体把握。
  现实中的人和人是有差别的。荀子曾引用《尚书》中的“惟齐非齐”来谈他对平等观念的理解。孟子说过“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如果都按照同一个标准去对待万物的话,那当然就“不齐”了。究竟是“齐”,还是“不齐”,不能只看表面现象。“惟齐非齐”四个字背后蕴涵着自然合理的思维方式。自然合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个性化,主张要符合事物的特殊性,针对事物的特点灵活、多角度地处理问题。西方近代的思维方式是科学合理,把普适性放在第一位。但事实上科学上的真理也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才适用,比如说,牛顿的经典力学就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情形。
  (摘编自楼宇烈《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底蕴》)
  材料二:
  近代以来的中国哲人用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和逻辑方法研究中国哲学,在为理解中国哲学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时,也使得中国古代哲学和思想中的意象性、关联性思维受到了巨大冲击。在近现代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和理论发展中都存在着有待化解的难题,就中国传统哲学的历史研究上看,应该在回归其基本问题、义理体系的基础上融通中西、古今,但现实的情况是,主流的中国传统哲学范式却是基本问题预设与义理体系移植占据主导。而就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发展而言,应该以当代中国与世界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探寻新的哲学基本问题、建构新的哲学义理体系,但现实的情况是,主流的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形态却仍然囿于传统的哲学基本问题与义理体系。中国传统哲学的本真需要更加深度的清理与反思批判,我们更需要立足于中国传统哲学基础上实现其基本问题、义理体系的现代转化。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哲学有自己的基本问题和义理体系。中国传统哲学体系呈现出整体性、内在性、人伦性的特点,即它关注的重点不在神学,也不在物学,而在人学,而主流的儒家哲学则尤重人伦之学,在人伦日用之中成就圣贤人格是儒家哲学的根本精神。我们把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等都放到人与世界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的层面上比较,不同于西方近现代以来人与世界对立统一的主客体关系模式,中国传统哲学在理解人与世界关系时所采取的是人在世界之中的差异一体模式,这决定了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整体主义、道德理想主义的特征,使其在探索人与世界关系问题上体现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趋势。
  今天,我们对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基本问题、义理体系进行反思探索,一方面是为了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本真,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在探索中国传统哲学内在体系的基础上推动其现代转化,从而顺应当代中国与世界变化的社会生活方式及其相应的关于宇宙、人生的基本问题的思考方式,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内源性发展。
  (摘编自范根平《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性建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研究明白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懂得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就能把握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
  B.事物的平衡不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在这个时空平衡了,换一个时空又不平衡了,所以不会有真正的平衡。
  C.要保持中国古代哲学和思想中的意象性、关联性思维,就不能借鉴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和逻辑方法研究中国哲学。
  D.基本问题预设与义理体系移植占据主导的中国传统哲学范式,是用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和逻辑方法研究中国哲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事物的各个部分之间彼此依赖,彼此转化,此消彼长;各个部分会影响整体,整体也同样会影响各个部分。
  B.“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与墨家《兼爱》中的“治乱者何独不然”蕴含着同样的哲学思维方式。
  C.我们今天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应该遵循中国传统哲学的差异一体模式,而摒弃西方哲学的主客体关系模式。
  D.要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内源性发展,需要结合当代社会生活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义理体系。
  3.下列研究成果与材料二观点不契合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想人格论及其现代意义》
  B.《中国传统哲学对欧美思想史的影响》
  C.《毛泽东推动中国传统哲学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经验》
  D.《荀子哲学的元哲学标准分析——中国传统哲学现代转型的一种路径》
  4.材料一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以增强论证力,请任选两种并举例分析。(4分)
  5.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有什么不同?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穷苦人
  列夫•托尔斯泰〔俄〕
  在一间渔民住的茅屋里,渔夫的妻子冉娜坐在灯下缝补旧渔帆。风在院子里呼啸,哀嚎,浪涛冲击着海岸,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天气又黑又冷,但渔夫的茅屋里却温暖如春,炉火还没有熄灭,挂着白蚊帐的床上有五个小孩在大海的咆哮声中熟睡。冉娜的丈夫,一大早就出海了。现在还没有回来。她倾听着波涛的喧嚣和狂风的呼啸,心里忐忑不安。
  旧式的木制钟嘶哑地敲过了十点、十一点……丈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