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210字。
12月月考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生态文学是当今文坛中的一支劲旅,文学百花园中的一片绚丽秘境。无论是在未来的文学发展方面 还是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生态文学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越来越深远的社会影响。
生态文学是对当前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及时回应,是在疼痛中对大自然的眷注与抚摸,是中国文学人 学视野的后现代超越。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在前现代农耕社会、游牧社会里,即使偶有生态破坏出现, 也不会出现大面积的生态文学;在现代性高涨时期,人们普遍沉浸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物质生活的日 益改善、现代人主体性的牢固确立,也很难关注到生态危机,因此生态文学也难以大面积崛起;唯有在对 现代文明展开有效反思的后现代社会里,人们才会真正考虑全球性生态危机问题,才会意识到尊重自然、 敬畏万物生灵乃至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因此才会有生态文学的应时而起。因此,真正的生态文学是内含 真切的痛感和悲剧感的,是为大自然惨遭现代人摧残而椎心泣血般的感同身受,是发现自然生态日益颓 败后的生存荒诞感,是看到那么多自然生命纷纷倒毙于现代文明的钢铁步履下的巨大绝望感。
生态文学是要重新打通与华夏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的秘密通道,是重建大自然近于神圣的价 值地位。对于中国古典文人而言,实现儒家所规定的治国平天下的宏大理想,是入世,是人生要务。但是 人世多纷争,人性多瞽乱,他们很少能够在人世间获得身心的安定,往往只能出世,退隐自然,寄情林泉, 啸傲云霞,才能身心落定,找到归宿。应该说,当代生态文学就是对天人合一生态智慧的后现代确认,是 对大自然神圣价值的后现代归宗。诗人李少君曾说:“对于我来说,自然是庙堂,大地是道场,山水是导 师,而诗歌就是宗教。”诗歌能够成为宗教,当然必须传达大自然的妙道,否则就无法启蒙人心,救渡众生。 可以想见,许多当代生态作家都积极地与古典山水田园诗人建立起明确的精神联系,要义之一便是重申 传统的生态智慧,明确大自然的神圣地位。
生态文学要尽可能地打破现代文明的非地方化、非自然化的生活方式,倡导一种在地化、自然化的生 活方式,同时恢复文学的地方感。许多中国当代生态作家都在身体力行,尽可能地远离非地方、非自然化 的都市,到乡村去,到边远地区去,到大自然去寻找安身立命的地方。例如韩少功到湖南汨罗八景峒乡村 生活,陈应松到神农架山区生活,张炜到胶东半岛海边生活,胡冬林在吉林长白山生活近五年,傅菲在赣 东北乡村、闽北荣华山乡村居住,等等。这些作家似乎都渴望在大自然中寻找到一种在地化的、自然化的 生活方式。卡夫卡曾说他最理想的生活就是蛰居于一个地窖深处专注于写作,每天唯一的活动就是从书 桌起身到门口去领取食物。这可以看作现代主义作家的创作姿态和立场,这是彻底远离大自然、远离大 地的姿态。对于卡夫卡而言,人的内心、人性就是永恒的写作矿藏和主题。但是对于生态文学作家而言, 走出地窖,在大地上漫游,恢复人与大自然、与大地真实的关系更为重要。作家半夏和李元胜都是在坚持 拍摄昆虫的过程中进入荒野,充分地接触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才找到了生命的终极意义。哨兵、津渡、杨 文丰、李娟、徐刚、李青松、陈启文、沈念等生态作家也无不如是。他们以自己的生态文学创作不断恢复了 文学中的地方感。
生态文学要追求一种全新的价值观,以促进生态文明的转型为志业。生态文学是一种文明反思 型的文学,也是一种文明开创型的文学。生态文学要引导人们超越那种过分注重物质积累的消费主 义文化,引导人们超越那种痴迷于技术革新的现代疯狂症。生态文学要让人重返大自然,重返大地, 接通大自然的生命节律,物欲简朴,精神丰盈。生态文学要告诉人们,不要试图征服大自然、主宰大自 然、支配大自然,而是要亲近大自然,尊重大自然,敬畏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人终究是大自然的产物, 人若想着控制大自然、征服大自然,最终只能摧毁自己的立身之基。天人合一,诗意栖居,乃是生态文 学的终极理想。
(摘编自汪树东《当前生态文学热潮及其启示》2022年5月7日)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生态文学在文学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必将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B. 在现代性高涨时期,生态文学没能繁荣发展是因为人们沉浸于科技的进步,无暇关注到生态危机。
C. 中国古典文人虽有实现儒家所规定的治国平天下的宏大理想,但很难获得身心的安定,而只能出世。
D.许多中国当代生态作家尽可能地践行在地化、自然化的生活方式,充分地接触大自然,融入大自然。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大自然惨遭现代人摧残,自然生态日益颓败,自然生命纷纷倒毙于现代文明的钢铁步履下,真正的 生态文学对此内含真切的痛感和悲剧感。
B. 与卡夫卡认为人的内心、人性就是永恒的写作矿藏和主题不同,生态文学作家则渴望在大自然中寻 找到一种在地化的、自然化的生活方式。
C. 生态文学就是要打破那种狭隘的人类自我中心主义,激发人们的生态意识,使人们主动亲近大自 然,尊重大自然,敬畏大自然,融入大自然。
D. 生态文学既是文明反思型文学,也是文明开创型文学,它致力于促进生态文明转型,其终极理想是 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诗意地栖居在一起。
3.结合原文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支撑文章观点的一项是(3分) ( )
A. 苇岸在《大地上的事情》中提出,人类以大地为居,应当对此怀有谦卑的感激之情,而不要成为一个 妄为的物种。
B. 梁晓声的《人世间》,以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百姓生活的角度去记录社会时代的 巨大变化。
C. 迟子建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为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毁灭和鄂温克族人的游猎生活的弦断道绝 而悲伤。
D. 雷平阳在《山水课》《修灯》《鲜花寺》等诗集中,展示出了基于云南少数民族信仰的万物有灵的诗意 景观。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4分)
答:
5.请结合原文内容,简述下面这一活动所具有的意义。(6分)
近几年来,我国重要的文学期刊非常关注生态文学创作,例如《人民文学》《诗刊》近年都曾组织生态文学专刊、专栏。2021年,内蒙古《草原》杂志甚至拉起“自然写作”的大旗,号召作家们积极加入。 2021年9月,《十月》文学杂志联合贵州绥阳十二背后旅游区颁发了“首届十二背后 • 十月‘美丽中国’ 生态文学奖”,阿来的长篇小说《云中记》、陈应松的长篇小说《森林沉默》、半夏的散文集《与虫在野》 获奖。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求 婚
聂赫留朵夫在监狱的门廊里已等了好久。
他来到监狱,在大门口打了打铃,然后把检察官的许可证交给值班的看守。
带玛丝洛娃来的看守在离桌子稍远的窗台上坐下。对聂赫留朵夫来说,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他不 断在心中责备自己,上次见面没有说出主要的话,就是他打算跟她结婚。现在他下定决心要把这话说出 来。玛丝洛娃坐在桌子一边,聂赫留朵夫坐在她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