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350字。
初中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 1
童趣
1.《童趣》选自 ,作者 ,字 ,苏州人, 代作家。
2.区别下列各句中“故”的不同用法: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桓候故使人问之
③温故而知新
3.翻译:①故时有物外之趣。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第一段文字的关系是:( )
A.并列 B.递进 C.总分 D.分总
5.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 )和( )句相同。
A.拔山倒树而来 B.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D.人不知而不愠
6.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 )和( )句相同。
A.观之正浓 B.驱之别院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项为之强
7.下列各句中“为”的用法( )和( )句相同。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以丛草为林
C.项为之强 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8.先对加点字解释,再翻译句子:
①盖一癫蛤蟆也。 ②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9.写出文中运用了比喻的句子。(两处即可)
① ②
10.作者在文中将蚊想象成鹤,蚊和鹤有哪些相似之处?
11.请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文段中描绘的两幅图画。
12.翻译:“果如鹤唳云端”
论语十则
1.下列各句是谈学习态度的,还是谈学习方法的?
(1)不耻下问(2)默而识之(3)学而不厌(4)温故而知新(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谈学习态度的 谈学习方法的
2.“而”字有时表顺接,有时表转接,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③人不知而不愠
④敏而好学 ⑤择其善者而从之 ⑥学而时习之
表顺接: 表转接
3.本文中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明相似观点的句子是
4.文中有一句流传至今的成语,它是
伤仲永
1.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2.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3.翻译:(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回答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5.《伤仲永》选自 ,是 因惋惜方仲永而写的一篇短文。“伤”,这里有 和 的意思。文章阐明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才能不断进步; 则必然才智枯竭,最终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6.文中有三个字点出了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
7.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8.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