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310字。
人与自然话题
话 题 1
挑战与适应
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被称为"死亡之海",以前还从未有人徒步穿越过它。为了征服它,身强力壮正值盛年的中国著名探险家余纯顺不幸遇难。据报道,余纯顺选择六月份横穿大漠,遇难地距大本营只有1.4公里。专家推测,遇难的主要原因是炎热、饥渴和迷失方向。
不久,52岁的欧洲女性卡拉,只身一人,历时20天,于1998年11月18日从南向北穿越成功。她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没什么危险,一切都很正常。"据报道,卡拉的背囊睡袋是专门研制的,重量轻,保暖性强。背囊上的太阳能电池,可以为携带的卫星电话、定位仪等提供电源。她带的药片食品--长效蛋白,吃一片可以长时间不用进食。为了这次探险,她两年前就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比如选择冬季是为了避开春天的沙暴、夏天的高温及秋天的大风。冬天虽冷但可以通过保暖服装来克服。选择冬季,是成功的主要原因。卡拉说:"我不挑战自然,我是千方百计地适应自然。"
从上面的材料可以看出,对待自然有个挑战与适应的问题。不同的态度有不同的意义,挑战,表现出人的精神,适应,表现出人的智慧。请以"挑战与适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思路领航
1) 挑战与适应是面临问题时的两难选择。挑战,固然是一种精神;适应,也不仅仅是一种策略。余纯顺和卡拉的故事说明了挑战与适应都是一种美。
2) 可以虚构一则两人登山的故事,一个选择平坦的路,一个选择陡峭的路,从不同选择、不同感受中抒发自己的感想。
3) 在生物进化的历史上,有大批生物因不适应环境而绝迹,有的则顽强地活到了今天。可能写一则童话故事,写动物中的某一种(如长寿者乌龟)是怎样为适应环境而不断地改变自己的。
登山的启示
关键构思
1. 以徒步登山与坐缆车两种不同的登山方式来比照人对大自然是挑战还是适应这两种姿态。
2. 结合登山的过程写"我"心理活动的变化。
北京西郊的灵山,风景秀丽,是人们避暑的好地方。每年夏天都有许多游客来此玩耍。灵山的主峰海拔2030米,高过五岳中的泰山、华山、恒山和衡山,也是北京最高的山峰了。灵山主峰东西走向,面南的一边十分陡峭,地形也比较复杂。不仅山脚有未经砍伐的原始林区,山腰有温带的草原地形,快到山顶时,更是怪石林立,峭壁叠嶂,十分不利于攀登。相对来说,山北则比较平缓,没有大的起伏,还专门安装了缆车,所以人们往往愿意驾轻就熟,顺着旅游开发好的路线一路欣赏过去。
然而,七月间,我和好朋友张华却选择了一种和常人不同的登山方式。我们来到灵山不是为了散心,也不是为了避暑,而只有一个纯粹的目的--徒步登山,既是为了考验意志,也是为了较量一下。
我和张华从小长在北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雄伟的崇山峻岭,当然,也曾经跟随父母浮光掠影的溜达过几座无名小山。至于随旅游团去游览名山大川,每次总感觉像在经过一条流水线:首先是集合,然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