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2025届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6490字。
一、文言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2. ,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树树皆秋色,_________。(王绩《野望》)
4.《醉翁亭记》中,描写了山中朝暮“晦明变化”的美丽景色;《岳阳楼记》中,也描写了洞庭湖上朝暮之间变化万千的美丽景象:“_________,_________。” 二者异曲同工。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5-10题(22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丙】韩休为相
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休为人峭直①,不干②荣利。及为相,甚允③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掺④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奏事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注释】①峭直:严峻刚直。②干:求取。③允:与……相当。④掺(shǎn ):拿。
5.【甲】诗是作者写给友人 (人名)的诗,【乙】文的作者是 (人名)。(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暂凭杯酒长精神( ) (2)上掺临镜( )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古诗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颔联中“吟”的内容是指西晋向秀所作的《闻笛赋》。
B.【乙】文作者和苏轼、苏辙、王安石、范仲淹等同为“唐宋八大家”。
C.【乙】文中“饮少辄醉”和【丙】文中“辄谓左右曰”的“辄”意思相同。
D.【丙】文中“为社稷耳,非为身也”表明唐玄宗任用韩休不是为了身体健康。
9.【甲】诗中作者以 和 作为反衬;而【丙】文中写“萧嵩奏事常顺旨”则是为了_________ ,这样更有利于塑造韩休的形象。(4分)
10.【乙】文作者自号为“醉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丙】文中唐玄宗“以韩休为相”的原因是: 。(6分)
二、现代文(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5分)
教育应该怎样“投资”
①为孩子的教育“烧钱”,很多家长心甘情愿。据统计,现在部分家庭的教育支出已超过家庭总收入的40%。养育孩子真的很“贵”!但“不差钱”的教育就能换来孩子日后的“成功”吗?
②一位名校掌门人分享过他的两则观察:校园里时常能看到名牌傍身的学生,几千元的奢侈品包、上万元的限量版鞋等并不鲜见。一个经济尚未独立的学生如何负担这么高的消费?不用问,必然是父母买单。仓廪实而知礼节,丰裕的物质条件下,应该有足够的教养。但是,有一次,他受邀参加学校毕业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