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1/17 21:52:5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8630字。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
  (时间150分钟,共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沉郁”是对杜诗内容层面上的有效归类,“顿挫”则是对杜诗形式层面上的有效归类。最初,“沉郁顿挫”是杜甫对辞赋创作的自评,这个评价术语并没有沉没在故纸堆中,而是时常出现在后代文人回望杜诗的历史视野中。对于唐代诗歌史而言,杜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是偏离了“盛唐气象”,还是于“盛唐气象”中开创了一个新的诗歌艺术的可能性呢?我们不妨将“沉郁顿挫”作为看待这一系列问题的出发点,进一步分析杜诗在唐代诗歌史中的位置。
  兴象玲珑、神采飘逸、自然脱俗堪为“盛唐气象”的代表,杜甫诗的“沉郁顿挫”也因此体现出一定程度的背离,但这种背离是继承中的发展。从继承的方面来看,盛唐诗的“清新”风格在杜诗中有所体现。清新的诗歌风格,最早在南朝五言诗成熟的过程中便已逐渐形成,“清新”与“绮靡”相对,与“吟咏情性”相联系。初唐诗人便以南朝“清新”的诗风作为诗坛改革的方向,进一步克服绮靡、纤弱的诗风,形成了具有兴象之动势、风骨之清爽与神思之飘逸的艺术品格。这种艺术品格后来便成了“盛唐气象”的基础。朱熹认为李白与杜甫都学“选诗”而自成一家,“选诗”的特点之一便是“清新”,这也证明了六朝诗歌中“清新”的艺术风格与“盛唐气象”之间的继承关系。杜甫早期的格律诗表现出“清新”的特点,如《夜宴左氏庄》中的“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已上人茅斋》中的“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等诗句都堪为这方面的代表。
  从发展的方面来看,杜甫的许多诗体都可视为是对初盛唐正宗诗体的发展,杜诗也在主流的“清新”诗风的影响下,逐渐走向了“沉郁顿挫”的臻境。“清”指诗歌情感的自然流露,“新”指诗歌技艺的创新,故“清”在内容上与“沉郁”相对,“新”则在形式上与“顿挫”相对。只不过在艺术表现上,“沉郁顿挫”相比“清新”更显忧郁回转、抑扬顿挫与广博深沉,这是杜甫在脱离盛唐主流诗风之后的创造,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连绵不绝的影响。
  (摘编自陈思琪《“沉郁顿挫”——杜甫诗新探》)
  材料二:
  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杜甫是一位心系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民生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既有对前人诗歌风格的继承,又有所发展与创新,并且影响深远。
  B. 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杜甫诗歌的主体风格的认识是一致的,但对杜甫诗歌的其他风格却有不同的阐述。
  C. 材料二认为悲慨是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感情基调,这与他的思想个性、个人际遇及时代因素有关。
  D.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对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进行了概念阐释,都将“沉郁”划入形式角度的分类。
  2.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论证杜甫“萧散自然”诗歌风格的一项是(   )
  A. 愿戒兵犹火,恩加四海深 (《提封》)
  B.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C.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绝句漫兴九首》(其六)]
  D.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其一)]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在论证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与“盛唐气象”的关系时,采用层进式结构,由“继承”到“发展”,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条理清晰。
  B. 材料一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如第二段就列举了相关诗句以论证杜甫早期诗歌表现出来的“清新”诗风。
  C. 材料二的语言富有特色,如第一段“表现的是浓到如酒的情谊”体现了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尾段“往往”“多数”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D. 材料二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第二段引用胡震亨对杜诗的评价是为了论证杜甫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4. 材料一和材料二均围绕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5. 请运用材料二中关于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概念阐述,谈谈《登高》中“沉郁顿挫”的体现。
  【解析】
  【导语】材料一主要从杜甫诗歌风格的继承与发展角度,探讨“沉郁顿挫”与“盛唐气象”的关系,强调其创新性和影响力。材料二则侧重于分析杜甫诗歌的情感基调和多样风格,尤其是“沉郁顿挫”与杜甫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关联。两者共同揭示了杜甫诗歌的复杂性和艺术成就。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都将‘沉郁’划入形式角度的分类”错。材料一认为“‘沉郁’是对杜诗内容层面上的有效归类,‘顿挫’则是对杜诗形式层面上的有效归类”;材料二认为“‘沉郁’是感情悲慨的壮大深厚”,均不是形式的角度。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写《挽歌》
  陈翔鹤
  用晚饭的时候,陶渊明看见他儿媳端出两大盘风鸡和糟鱼来。“嘿,了不起,哪里来的这许多好东西?”陶渊明惊疑而又奇怪地问。“还不是爹带来的。两边都是老人家,真是收下不好,不收下也不好。”这个聪敏的儿媳妇知道,如果公公一不高兴,他是连筷子也都不会去动的,于是她才这样惴惴地解释。
  近些年来,特别是在有了孙儿以后,陶渊明对于儿媳的神态不觉已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