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1/17 14:25:0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640字。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历史发展到19世纪的中叶,由法国大革命引起的几十年反反复复的热流终于慢慢地冷却下来。面对大革命所带来的令人沮丧的社会现实,人们开始了冷静的思考。到了1848年革命以后,在冷静地考察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一个新的文学流派悄悄地整上了文学舞台,这就是直到现在依然有着强劲生命力的现实主义文学。关于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浪漫主义文学认为“生活应该如此”,现实主义文学则是“生活就是如此”。
  现实主义文学是对那种全然无视现实、任情感流露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反拨。在它们叙述的故事里,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温情常常是主人公不幸的主观根源,而金钱和权力是构成不幸的社会根源。但如果把现实主义文学说成是“向社会举起的一面镜子”,那是不确切的。文学不仅是对现实消极的反映,而且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抗。一个追逐各种时髦思潮和表层热点的作家,不过是浅薄的鹦鹉。他们的学舌作品将随着潮流的东逝而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不是现实主义,而是伪现实主义。真正的艺术家必然不屈服于社会的庸俗的流行观念和被权威保护的现实。他们同这样的现实角力,而殚精竭虑地探索社会表层之下那些最隐蔽因而也是最强有力的因素。这种力量是相对稳定、模糊不清的,它一旦被作家、艺术家揭示出来,就能在人的内心唤醒一股如雄狮般的力量,引起社会性的“轰动效应”。这种力量,在人的内心深处、深不可测的渊底躁动着,当天才的闪电照亮深渊的时候,它就会欢腾起来,使读者感到一种淋漓酣畅、如瀑布宣泄般的快感。
  (摘编自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
  材料二:
  20世纪的现代主义小说使小说走上了一条艰涩、困难的道路。阅读和讲述这些小说也同样成为一个困难的事情。但这也许恰恰说明20世纪的人类生存和境遇本身更困难,更复杂,更难以索解和把握。小说的复杂是与世界的复杂相一致的。也正是日渐复杂的现代小说才真正传达了20世纪的困境,传达了这个世纪人类经验的内在与外在图景。我们理解与阐释现代小说的重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实主义文学重在表现生活的应然状态,浪漫主义文学则认为作品应反映真实的生活。
  B. 文学是反抗社会现实的重要表现和手段,可以探索和揭示生活表层之下隐蔽的本质和规律。
  C. 现代主义小说艰涩难懂的特质与世界的本质一致,所以它能折射出20世纪人类生存和境遇的困难以及复杂性。
  D. 在20世纪,随着小说观的改变,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式微,现代主义小说独领风骚。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家对小说形式的大胆实验,是20世纪小说研究重心从内容偏向形式的重要原因。
  B. 现代主义小说出自小说家的想象与虚构,它不再反映生活、现实和历史的某种本质。
  C. 罗兰•巴尔特批评现代主义小说“弄虚作假”,由此可见,他更认可现实主义小说观。
  D. 现代主义小说家面对的是一个分裂的世界,他们呈现给读者的是支离破碎的经验世界,但他们追求对世界的整合把握。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于经典名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狄更斯通过叙述大卫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做童工的经历,展现19世纪英国底层社会的风貌,揭示世间的美与恶,为研究现实主义反映论小说观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范本。
  B. 《复活》通过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人性的复活及道德自我完善的过程,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各种黑暗与腐败,体现了真正的艺术家不屈服于社会的庸俗的流行观念和被权威保护的现实。
  C. 《变形记》中格里高尔•萨姆沙变形为甲虫之后,他与家人乃至整个社会之间产生了强烈的疏离感,这个虚构故事反映了现代人自我与世界分裂、总体性丧失的生存状态。
  D. 《百年孤独》讲述“马孔多”一个家族的百年历史,有着奇特的人物和离奇的故事,充满奇思妙想,语言也摇曳多姿。小说呈现了马尔克斯个人精神的漫游,而非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图景。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很多同学对阅读文学经典不够重视,甚至会从功利性的角度来看待文学阅读,为此语文课上将举行“为什么要阅读文学经典”主题讨论会,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导语】材料一讨论了现实主义文学与浪漫主义文学的区别,强调现实主义的力量在于深刻揭示社会的本质,并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材料二则探讨了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的特征,强调其复杂性和小说形式的个人化发展。这两则材料共同展现了不同文学流派在反映和表达社会现实中的各自特点及其演变,揭示出文学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动态进程,并反映了作家如何通过文学形式探索和重构现实。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结合材料一“浪漫主义文学认为‘生活应该如此’,现实主义文学则是‘生活就是如此”可知,选项的内容句意颠倒。
  C.强加因果。材料二原文“20世纪的现代主义小说使小说走上了一条艰涩、困难的道路。阅读和讲述这些小说也同样成为一个困难的事情。但这也许恰恰说明20世纪的人类生存和境遇本身更困难,更复杂,更难以索解和把握”,二者并无因果关系。
  D.“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式微,现代主义小说独领风骚”无中生有,材料二只是分析了 20 世纪的现代主义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如“与 19 世纪以前的自然主义小说和现实主义小说对比可以发现 20 世纪小说观的根本性改变”,但并未说“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声不吭
  伯尔①
  1
  下班后,我在长途电话交换站的出纳处领了工资,将钱装进一只信封,给妻子写了张便条:“我想明天见你,两点钟以前再给你打电话。”我把纸条塞进信封,用舌头舔舔涂了胶水的封口,犹豫了一会儿,又把钱抽出来,将一张十马克钞票放进大衣口袋,在纸条上添了两句话:“我拿了十马克,明天还你。吻孩子们。弗雷德。”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